怎样的语文老师——我为语文心忧之九
(2015-09-19 08:10:42)
标签:
教育语文教学语文老师三大本领 |
分类: 教育教学杂感 |
怎样的语文老师
——我为语文心忧之九
我楚狂人
与同行交谈中,我不时地在心里问:你喜欢语文吗?你喜欢读我们的古典经典吗?你有写作的习惯吗?你有无法传递作品之美于学生的苦恼吗?其实,我这是在心底里拷问自己——我是不是应该是一个语文老师。
听到一些关于佛家经师的条件。据说佛家经师需要有三大本领,一是阅读经典的能力和阅读量,二是雄辩的辩才,三是著说立论的文才。据说元朝帝师藏传佛教萨迦派宗师八思巴就是具有这三大本领的大智慧。忽然觉得语文老师也应该具备这三大本领。
语文老师首要条件是阅读量和阅读能力,如有可能,应该是学有所长的专家。我见过朱自清的研究古诗十九首的专著,确实有自己的见解。我中学时代见到过苏州中学语文老师杨柳先生的研究《聊斋》的小册子,也颇有见识。但是毕竟这样的例子太少。我多次听到我的某些同行说是连《红楼梦》也没有读完,对中外文学的了解无非就是浏览了文学史。要读原著啊,要带着自己独立的见解阅读原著。不要人云亦云。今天把这人捧上神坛,明天又弃之如敝履。你读过他的原著吗?你自问有发言权吗?
语文老师的口才很重要。有很多学生回忆学生时代,说起喜欢某一学科,往往就是从喜欢某个老师开始的;而喜欢语文课则往往是从喜欢某个语文老师的课开始的。语文课上过什么内容,学生早就忘记,不能指望学生如记得牛顿三定律那样记得语文课上的内容。但是语文老师妙语横生的场面却能让学生记得一辈子。我一直说,语文老师应该是学生活生生的语言范例,每一次讲课就是一次语言示范。如果我们语文老师自己语文乏味,面目可憎,还能指望学生从你这里学点什么?
语文老师要会写文章,会写文章才会知道写作的甘苦。有人理想化地说,写作应该是一种生命状态。我说,只要养成写作的习惯,你一天不写也难受。你的好文章,就是垂范,就是引领。你与学生交流写作的甘苦,你的写作指导就不至于隔靴搔痒。一个会写文章的语文老师,会带出一批会写文章的学生来。
而做到以上三点,其基点只能是一个——你喜欢语文。
前些日子看到我校前辈语文老师(还是历史老师)毕敦甫先生手书的自传,一手漂亮的《灵飞经》蝇头小楷,如字帖一般漂亮。夹文夹白的叙述从容不迫。不禁为前辈的功力赞叹。毕敦甫先生出身名门,是苏州状元毕沅的后人;就读名校,是无锡国专的学生。这样的修养是学不来的。我们也就亦步亦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