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细雨蒙蒙品震泽(修改稿)3二、震泽的文化遗存2

(2015-06-07 07:03:18)
标签:

旅游

姑苏风光

申遗九镇

震泽

慈云塔禹迹桥

分类: 姑苏风光

细雨蒙蒙品震泽(修改稿)3

我楚狂人

二、震泽的文化遗存2

从师俭堂到禹迹桥的石板街并不很长,大约也就几百米。细雨无声息地浸润了石板街,湿漉漉的,光亮亮的,十分洁净。静悄悄的,似乎听得见老街的呼吸声。街边也如其他开发旅游的小镇一样,有着许多卖小镇美食和旅游商品的小店;但是并不像其他小镇那样主动兜售,一副愿者上钩的架势,显得矜持和内敛。

顺宝塔街东行就到慈云寺,慈云塔就在慈云寺内。慈云寺早就被毁,仅存一塔,现在的慈云寺是完全新建的,这情形与千墩的秦峰塔一样,不过秦峰塔更古老罢了。慈云塔初建年代无考,后经明、清、民国,以及一九五四年和一九八二年历次修缮。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而慈云寺则始建于宋淳熙中,旧名广济寺,明天顺年间改今名,是吴江历史上规模较大的佛寺之一。

慈云寺塔四面湖光绕,中流塔影悬,吴江八景之一,称慈云夕照。慈云寺塔是砖身木檐楼阁式塔,通高38.4米,六面五级,由塔壁、回廊、塔心组成。自第二层起每层施平座腰檐,并辟有壶门三;塔内的第四、五层有楠木刹柱直透顶端。塔刹约为塔高的四分之一,由铁质覆钵、仰莲、五重相轮、宝盖、宝珠、受花和铜质宝瓶组成。仰莲上有明万历五年(一五七七年)修缮时的镌刻文字。宝瓶呈葫芦状,造型精美,塔身除底层一些构件的作法接近宋塔形制外,整体风貌皆为明代建筑形式。

慈云寺塔飞檐灵动,铁马叮咚,塔内有楼梯,可登塔远眺。登塔见禹迹桥文昌阁如在画中。

当地的朋友介绍,慈云塔又有“望夫塔”的传说,说是三国时孙尚香嫁给刘备后,又被哥哥孙权骗回东吴,在此建塔望夫。还说,北宋亡,徽宗女慈云公主逃亡江南,感孙尚香望夫故事,登塔望父,因此命名慈云塔,云云。这些美丽传说也许都是附会,但是平添不少情趣。这可以是震泽旅游的“噱头”。

慈云寺前跨頔塘河有清代建造的单拱石桥禹迹桥,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当地人士为纪念大禹治水功绩而筹建。乾隆四十年(1775)开建,四十四年(1779)重建。南北走向,单孔石拱结构,拱券以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筑。宽4.30米,长43.50米,南堍宽6.20米,北堍分设东西两向石级踏跺。跨径10.45米,矢高5.56米。桥顶面石和拱券内龙门石分别雕刻轮回云龙图案,东西两向各刻对联一副。桥面石级刻有各类吉祥图案。198671日公布为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禹迹桥与跨在頔塘河上的其他桥梁一样,桥拱甚高,显见是因为頔塘河当年水运繁忙,便于行船之故。而大禹治水的传说在江南广泛流传,这是江南自古多水患的缘故。如昆山的巴城的传说,巴解第一个吃螃蟹的传说,都是此类。

在禹迹桥上东望,文昌阁矗立在港汊纵横处,愈显风姿绰约。过禹迹桥回望,拱桥与塔影交辉,夕阳下更显风采。

据说震泽现有景点23处,我们到震泽,看了师俭堂、慈云塔、禹迹桥,据说我们走的这条线是震泽最为精华处。

震泽名桥多,还有震泽底定桥、双塔桥,可惜我没有走到。

细雨蒙蒙品震泽(修改稿)3二、震泽的文化遗存2

细雨蒙蒙品震泽(修改稿)3二、震泽的文化遗存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