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故乡锦溪8三、陈墓的名人2马援顾恺之

标签:
旅游姑苏风光申遗九镇锦溪马援 |
分类: 姑苏风光 |
第二故乡锦溪8
——苏州申遗九镇之三
我楚狂人
三、陈墓的名人2
2.马援
陈墓镇淀山湖滨,有一个很大的村庄,名叫马援庄。马援庄的名字,有这样的说法:东汉名将马援训马练兵之地为现在的马援庄村。
马援(公元前14—公元49)陕西扶风茂陵人,东汉开国名将,因功累官伏波将军,封新息侯。据说是战国赵惠文王名将赵奢之后,赵奢封“马服君”,后代以“马”为姓。“马革裹尸”这个著名的成语就来自于马援。
马援少有壮志,随兄马员投奔光武帝,一度羁留与割据者天水隗嚣手下。马援见到光武帝后劝隗嚣投汉。时隗嚣听信了部将的挑拨,想占据陇西,称王称霸。因而对东汉存有二心,处事狐疑。马援见状,多次写信,好意相劝。隗嚣怨恨马援,认为他背离自己,见到信后愈发恼火,后来竟起兵抗拒汉朝。马援上书给皇帝,表明自己的心迹。光武帝览信后,即召见马援。马援在平定隗嚣中起到关键作用。
马援归汉后战功显赫,先是长期驻守陇上,对羌人作战中屡建功勋,巩固了西陲,搞好了与羌人的关系。后是交趾之战。交趾太守苏定激反交趾首领征侧、征贰,光武帝任马援为伏波将军,沿海南下。建武十八年(42年)春,马援率军到达浪泊,与敌大战,攻破其军,斩首数千级,降者万余人。马援乘胜进击,在禁溪一带数败徵侧,敌众四散奔逃。第二年正月,诛杀了徵侧、徵贰,传首洛阳。在交趾建铜柱纪功。朝廷封马援为新息侯,食邑三千户。
马援回到京城一个多月,正值匈奴、乌桓进犯扶风,马援请求率兵出征。马援九月才回京师,十二月又要带兵出屯襄国(河北邢台),光武帝因他勉劳国事,命令百官都去送行,以示荣宠。第二年秋,他率领三千骑兵出高柳,先后巡行雁门、代郡、上谷等地。乌桓哨兵发现汉军到来,部众纷纷散去。
建武二十四年(48年),南方武陵五溪蛮(武陵有五溪,即雄溪、门溪、西溪、潕溪、辰溪,为少数民族聚居之地,故称“五溪蛮”)暴动,武威将军刘尚前去征剿,冒进深入,结果全军覆没。马援时年六十二岁,请命南征。马援当面向皇帝请战,说:“臣尚能被甲上马”(《后汉书·马援列传》)。光武帝让他试试,马援披甲持兵,飞身上马,光武帝笑道:“矍铄哉是翁也!”(《后汉书·马援列传》)于是派马援率领四万人远征武陵,结果病死在战地。死后被诬陷,光武帝革去了他的爵位。后来平反。
永平初年,马援的女儿被立为皇后,所以显宗在云台图画建武年间的名臣列将,为避椒房之嫌,单单没画马援,东平王刘苍观看图像,对皇帝发问:“何故不画伏波将军像?”(《后汉书·马援列传》)皇帝笑而未答。
考订马援生平,只有沿海南下时才有可能经过江南。三十多年前,我到此地,乡人介绍叫做“马鞍庄”,说是东西二庄,形如马鞍而得名,也是一说。
这里曾经发生过日本鬼子屠杀一百多村民的血案,我在陈墓任教的第一年就到惨案现场去凭吊过。我去的时候,惨案的唯一幸存者还健在。当时村主任带我们到了淀山湖滩的一块蚕豆地里,指着对湖说,鬼子就是从对面关王庙乘汽艇过来的,说是抓“忠义救国军”。结果把来不及逃跑的村民赶到了这块蚕豆地里,全部刀砍枪刺杀害了。蚕豆地里的血泥有几寸厚啊。
我说,这里应该建一座纪念碑,让后人永志不忘。但是时至今日没有!中国人,你太健忘了!(近日有网友告诉我说已经有了纪念碑,真是欣慰!)
3.顾恺之
顾恺之(348年— 409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今江苏焦溪)人。顾恺之博学多才,擅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陈墓镇志》载,顾恺之曾经到过陈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