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诗咏赏析选读之二十八寄余澹心吴门(选一)
(2015-04-01 07:45:04)
标签:
文化泰伯诗咏赏析寄余澹心吴门(选一)施闰章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泰伯诗咏赏析选读之二十八
寄余澹心吴门(选一)
【清】施闰章
数枉客中诗,春风总别离。即要相见日,宁似旧游时。
夜雨专诸巷,寒云泰伯祠。羁栖愁欲绝,莫遣鬓成丝。
(《学余堂诗集》卷三十)
【赏析】
施闰章(1618—1683),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晚年又号蠖斋,江南宣城(今属安徽)人,顺治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十八年举博学鸿儒,授侍讲,预修《明史》,进侍读。文章醇雅,尤工于诗,与宋琬有“南施北宋”之名。着有《学馀堂文集》《学馀堂诗集》《试院冰渊》等。施闰章是清初名臣,公案小说《施公案》就是附会他的故事。
施闰章的五言律诗《寄余澹心吴门(选一)》是写在苏州,怀念朋友的寄诗,表达了自己的羁旅之愁。明清文人有邮筒寄诗酬答的风气。贵如乾隆皇帝,有了新作也要邮筒寄给诗友沈德潜鉴赏。这是这种风气的证明。余怀(1616- 1696),字澹心,是明末清初鼎革之际,活跃在江南的著名文士。他诗文俱佳,交游广阔,是复社的活跃分子。明亡后,他终生不仕,是个有节操的遗民。著作甚丰,然终不能刊印诗文集,赍志以终,所以坊间流传的作品不多,最有名的是描绘南京秦淮风月的《板桥杂记》。与当时名流多有唱酬。
施闰章为安徽宣城人,余怀是福建蒲田人,就“吴门”而言,都是“客”。所以,诗歌的首联从“客”起笔,“枉”,屈就之意,表明对余怀经常以诗相赠的感激之情。然而春风总将离去,自己呢?——“客”毕竟是客。数次得到你客中寄诗,但是春日里总是离别的日子。
颔联对仗甚为工整,虚词“即”“宁”入诗,似乎有点“另类”,但却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两人之间的友情。说将要到来的见面,相信还如旧日交游的景象。
颈联异峰突起,回忆在吴门同游“专诸巷”“泰伯庙”的往事,专诸刺秦的故事剑拔弩张,而泰伯三让的故事和风细雨,两者之间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就是为“客”与“家”之间的区别作铺垫,以“夜雨”“寒云”作为当时的背景,已经透出了惆怅,倍感凄清。
如果说前面的“愁”在暗处,那么,尾联中的“愁”就到了明处,就将自己的羁旅之愁表达得淋漓尽致,无怪乎“莫遣鬓成丝”,这就是老杜的“浑欲不胜簪”吧。
施闰章的这首五言律诗写来词情并茂,真情殷殷。好诗啊!
(张长霖、胡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