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含蓄美与凝练美——作诗入门之十三
(2015-03-30 07:17:07)
标签:
文化作诗入门含蓄凝练 |
分类: 写作杂谈 |
诗的含蓄美与凝练美
——作诗入门之十三
我楚狂人
说到诗词,都应该是含蓄的,凝练的。短小的篇幅,无穷的意蕴,叫人回味无穷,这就是诗追求的艺术效果。或许有人会说,不是白香山追求诗的通俗,说是“村妪牧竖能解”吗?其实,通俗不等于不凝练不含蓄,通俗照样能叫人回味无穷。请看白香山的小诗:
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首诗如同脱口而出,但是却把暖暖的朋友情写得亲切入微,叫人千年之下回味无穷。普普通通的二十个字,寻寻常常的生活场景,却把这一对曾经叱咤风云的老友晚年的闲适恬淡传神地写出来了。我想他的老友刘禹锡看到了一定会会心一笑的。能说这样通俗的小诗不含蓄不凝练吗?
大学时读胡适先生的解放体诗,着实被他吓住了,胡先生有这样一首诗:
星期天来天气凉,
闲来无事,
管他娘打打麻将。
这就没有了诗味了。这样提倡新诗,难怪新诗推不开,始终只是少数人的玩物。新诗也应该有诗味,也应该含蓄凝练。
再看一首小诗,柳宗元的: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空阔的背景,孤独的人物,可以想见诗人冰冷的内心。如果联系诗人的散文名著《小石潭记》中的句子:“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就可以触摸到诗人精神深处的孤独感。偏偏诗人有选用了冷峻峭拔的入声韵,其音韵与意境浑然一体,奇寒澈骨。全诗无一字说孤独,却字字孤独;无一字说心寒,却寒彻肺腑。千古第一冷诗也。这就是含蓄,这就是凝练。
千古第一打油诗,宋代的张打油的小诗:
天地一笼统,井口黑窟窿;
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其实也很含蓄凝练,茫茫雪白一片,井口一个黑窟窿,很刺眼,也很醒目。写景入微,一个“肿”字神来之笔,把雪景写得活泼泼地。很有余味啊。
要写诗,还得在含蓄凝练处下点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