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诗咏赏析选读之二十太伯延陵
(2015-03-20 14:53:45)
标签:
文化泰伯诗咏赏析太伯延陵吴筠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泰伯诗咏赏析选读之二十
太伯延陵
【唐】吴筠
太伯全至让,遂投蛮夷间。延陵嗣高风,去国不复还。
尊荣比蝉翼,道义侔崇山。元规与峻节,历世无能攀。
(《宗玄集》卷下)
【赏析】
吴筠(?—778),字贞节(也作“正节”),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唐代著名道士。少通经,善属文。性高洁,不随流俗。因举进士不第,乃入嵩山,师事潘师正为道士,传上清经法。与名士相娱乐,文辞传颂京师。玄宗闻其名,遣使召见于大同殿,令待诏翰林。天宝(742~750)中,李林甫、杨国忠用事,纲纪日紊,知天下之将乱,乃坚求还嵩山,屡请不许,乃诏于岳观别立道院。不久,安禄山欲称兵,又求还茅山,玄宗许之。既而中原大乱,筠乃东游会稽,隐于剡中,逍遥泉石,与李白、孔巢父等相酬和。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卒于越中。弟子邵冀元等私谥为“ 宗元先生”。
这是一首不甚规范的五言律诗,把泰伯和季札两位吴中前贤一起歌咏。
首联说泰伯奔吴让国,自投于蛮夷之间。在商周之际,江南还是蛮夷,这个观点现在的苏州人听起来似乎难以接受,但是事实上就是这样。正是因为泰伯带来了北方的文明,江南才能迎头赶上趋向前茅。
颔联讲季札继承遗风,让国不归。专诸刺王僚之后,正逢季札出使归来,在王僚墓前复命。公子光(吴王阖闾)假意拥戴季札为王,季札坚拒不受,并说,我不会违背初衷为王。也不会像你一样杀害骨肉亲人。于是离开吴都回到自己的封地延陵,躬耕陇亩,终生不入吴城。注意,颔联没有对仗,这是律诗的特例。偶尔为之,在唐代是容许的,后代就不行。
颈联巧设比喻,并说两位先贤把富贵看得薄于蝉翼,把道义看得犹如高山。这里的对仗从平仄而言,也不甚工整。
尾联说,他们的高风亮节,后世难以企及。
道士吴筠的这首诗,读来更多的是庙堂气,而不是林泉风。唐朝的著名道士大多与朝廷官场关系紧密,如吴筠的师傅潘师正就得唐高宗多次寻访。这样解读吴筠的诗就不奇怪了。
(张长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