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中国的纪年

标签:
文化中国纪年年号 |
分类: 生活随想 |
闲话中国的纪年
我楚狂人
2015年的第一天,忽然想起中国的纪年来,与大家闲聊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采用西元纪年。于是没有称“共和国元年”而是直接称1949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取消了帝皇年号纪年,2011年称为民国元年,同时西元纪年同时并用。至1949年,也就是民国三十八年,大陆停止使用民国年号,台湾沿用至今。这样算起来,民国纪年也过了百年了。不过听说台湾民间现在也开始习惯西元纪年了,不知确否。
从清王朝朝前推,都是帝皇年号配以干支纪年。如1607年,就是明万历三十五年丁未。为什么要加干支呢?便于万年历上查找。好在历史上只有一个清康熙有了同一干支,因为只有他做皇帝超过了一甲子。1662年,康熙元年是壬寅;1722年清康熙六十一年也是壬寅。所以单用干支纪年是不行的。
明清两代,一个皇帝一个年号,还好计算。有些朝代动不动就要“改元”,纪年就更困难。如风流皇帝宋徽宗先后用了“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六个年号。“改元”是为了图吉利,但是最后“政和”、“重和”、“宣和”也“和”不了,宋徽宗自己做了俘虏。
第一个用年号的西汉武帝刘彻。第一个皇帝年号是刘彻的“建元”。公元前140年,是为西汉武帝刘彻的建元元年辛丑。这种纪年一直沿用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1911年清宣统三年是为中国封建帝皇的最后一个年号。共计2051年。
新老皇帝年号的对接是老皇帝死得那年按照“大行皇帝”的年号算。第二年才是改元新年号。这也有麻烦。如唐顺宗贞元二十一年正月继位,同年八月因病退位称太上皇。这样,按道理唐顺宗李诵就没有年号。于是这一年就有了两个年号,既是德宗贞元二十一年,又是顺宗永贞元年。
汉武帝之前是直接帝皇纪年,就成“秦始皇某年”、“汉高祖某年”。
秦始皇之前的纪年有点乱,虽说有个周天子,但是各诸侯国自行其是。如《左传》就明确以鲁国纪年。比较可靠的纪年开始是公元前1066年,是为周武王姬发十一年。
值得一说的是公元前841年,是年周厉王出奔,周召二公共治天下。称为“共和元年”。这是中国确切纪年的开始。
中国人很重视年号,叫做“奉正朔”。如被灭的王朝遗民往往用前朝年号,这是一份感情。如今地球已经是一个村了,用公元纪年,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