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辨2二、泰伯“采药”何处?

标签:
文化吴文化泰伯采药 |
分类: 学术争鸣 |
泰伯辨2
我楚狂人
二、泰伯“采药”何处?
这本来是很清楚的事情。“昔太伯见王季有圣子文王,知太王意欲立之。入吴采药,断发文身,以随吴俗。太王薧,太伯还,王季辟主,太伯再让。王季不听,三让,曰‘吾之吴越,吴越之俗,断发文身,吾刑余之人,不可为宗庙社稷之主。’王季知不可,权而受之。夫徒不上丘墓,太伯不为主之义也,是谓祭祀不可,非谓柩当葬,身不送也。”(《吴越春秋·卷一吴太伯传》)“入吴采药”这是很明确的事情。我以为与“奔吴”是一回事情,就是以进入吴山采药为名义,避让君位的。
但是,问题出现了。不少后世诗文出现了“衡山采药”和“南下采药”的说法,以致造成认识上的混乱。
1.衡山说
明人钱肃润《和邵宝题泰伯新祠》云:“衡山一去忽蛮乡,地势虽分脉自长。故邑但闻梅里号,荒郊谁识药苗香。”清初名士朱彝尊《谒泰伯庙四十韵》云:“句曲诛茅始,衡山采药曾。”都明说泰伯采药衡山。是为衡山说。但是,衡山说没有任何史料佐证。我以为,这是因为“荆蛮”而望文生义。从“荆蛮”的误读为湖湘之地,进而联想起衡山来。文人的想当然耳。
2.南下说
把“采药”与南下“奔荆蛮”混为一谈,这种说法颇为常见。如明人彭孙贻《太伯祠》诗云:“采药山深花漠漠,鸱夷宅废草离离。”曹荃《泰伯乡》诗云:“采药来南里,名从人德馨。”清人陈瑞声
但是,这种说法,同样没有史料佐证。
泰伯为谁采药?泰伯为父亲太王采药,这是定论,不多说了。那么,“之荆”之时太王已经去世,也就不存在为之采药的理由了。但是,很长时间里,前人都搞不清“之荆”与“奔吴”的区别,把两者混为一谈。因此“南下说”的出现就不足为奇了。
《古今乐录》有这样一段话:“泰伯既与虞仲逃去,被发文身,托为王采药。后闻太王卒,还奔丧,哭于门。王季谓泰伯长子也,当立,垂泣而留之。终不肯止,遂委而去,谪于句吴。是后,王季作哀慕之歌。”我认为,说得很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