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龟山铜观音寺记(修改稿)2

(2014-07-08 06:37:04)
标签:

苏州

光福

铜观音寺

旅游

分类: 姑苏风光

龟山铜观音寺记(修改稿)2

——吴中名山记之二十二

我楚狂人

进山门过天王殿迎面是大雄殿,照例供奉释迦摩尼像。殿前明代古樟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大雄宝殿左侧辟有碑廊,有珍贵的古、近代石碑数块。其中宋代古碑有元绍初年尚书礼部记事碑、嘉熙二年公据纪要等;元代有皇帝圣旨文榜免役碑、大德三年(1299年)平江总督祈请观音感雨碑、至正大事记残碑、明况钟碑等。还有民国女杰1934年湖南湘乡张默君的《观梅诗碑》,现存铜观音寺西方殿廊壁。孙中山先生誉称为“青年有为的女同志”的张默君(1882-1965),是位出色的妇女活动家、教育家、诗人、书法家。张默君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随父张纯参加苏州光复之役,并在苏州负责出版江苏的《大汉报》,组织"神州妇女会",创办《神州日报》。1918至1920年去美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回国后在苏州出任江苏第一女师校长,她与一代名流章太炎、李根源等民国元老一起赋诗题字作画。张默君在1965年逝世于台湾,有《默君诗存》、《百华草堂诗》、《红玉百云山馆词》、《玉尺楼诗》等传世。张默君在铜观音寺《观梅诗碑》用章草体题写两首七言律诗:“山深苔静无人见,落尽高花有好枝”; “漫对青梅怨暮迟,花魂犹共古魂欹”。诗与书法俱佳。

殿侧依山势建有回廊通向后殿,后殿即铜观音殿,供奉宋代出土的铜观音像,据考证此像体态丰腴,当是唐代造像的风格。古铜观音像高约一米,慈眉善目,头戴华锦,身佩珠玑,双足裸露,轻踩莲花宝座;左手下垂,掌心向外,五指自然微弯,此为佛家结印“与愿印” 或称“如愿印”、 “施与印”,意为能满足众生愿望;右手自然屈臂略上伸齐肩,掌心向外,结为“施无畏印”,表示能解除众生苦难从而使其安心。明宣德五年(1430年),苏州知府廉吏况钟率众施财修葺光福寺殿宇。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秋雨连绵,大水成灾,铜观音像抬入城内祈晴。不久即雨过天晴,老百姓感恩不尽。时任巡抚的名臣林则徐,特向朝廷奏请重建铜观音寺。三年后,道光帝敕赐“慈云护佑”匾额,旁悬林则徐题“惠庇民天”匾额,布政使陈銮题“慈庇下民”匾额。林则徐所题楹联中上联为:“大慈悲能布福田,曰雨而雨,曰肠而肠,祝率土丰穰,长使众生蒙乐利。”颂其呵护之功。

过铜观音殿上山,穿过月洞门,有一小径上坡,有一小潭,其色如墨,名唤“墨泉”,又称“墨沼”,相传是顾野王在此著书时洗砚处。从墨泉侧再上坡,就到了光福寺塔的塔院了。

光福寺塔,始建于梁朝大同年间(535-546 年期间),原名舍利佛塔,据传塔内原收藏有大方广佛华严经和光福寺开山祖师悟彻和尚的舍利。光福寺塔在唐代会昌末年(846年)塔毁于火。唐咸通年间(860至874)由铜观音寺的方丈四处化缘筹资重建。塔檐木早毁于清代嘉庆年间雷击大火。后又屡经毁修,久历沦桑,饱受风雨剥蚀。1999年,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各级政府规划投资100万元,再次重修,整饬一新。塔矗立在寺后龟山之巅,塔为四面七级,高27.95米,平面呈正方形,为砖木混合结构楼阁式佛塔。底层西北面设券门,二层以上四面置壶门,各层门内壁左右置佛龛,陈列佛像49尊。塔的顶部设有方形、圆形、八角形等各不相同的藻井。各层置腰檐平座,做法简洁朴素。塔底层设迥廊,各层均按有楼板,可拾级而上。登塔顶,放眼天平、灵岩诸山,仿佛近在咫尺,远山峰峦连绵,东西崦湖辉映。是观赏湖光山色的绝佳去处。当年明代“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多次登上光福寺塔,写了《登光福塔》云:“山围水抱开农桑,乐土风光真画里”。又说:“三年潢潦(积水成涝)我无家,恨不携书亦居此。”可见其倾慕之意。此塔也是吴中开放登临的少数古塔了。

从龟山之顶开辟以光福寺塔为主景的塔山公园,园内辟有樟树园、梅林、中日友好樱花园。有茶室可供小憩。

光福寺、光福寺塔与光福寺前宋代石桥于1995年4月19日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铜观音寺游人稀少,极其清幽,正可供发思古之幽情。

龟山铜观音寺记(修改稿)2

龟山铜观音寺记(修改稿)2

龟山铜观音寺记(修改稿)2

龟山铜观音寺记(修改稿)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