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真山记2

(2014-06-02 07:02:28)
标签:

苏州

真山

资料

旅游

分类: 姑苏风光

真山记2

——吴中名山记之十五

我楚狂人

   当年的考古活动从1992年延续到1995年,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大量吴楚文化特色的玉器的出土,更是震惊了全国考古界。真山吴楚贵族墓葬群的发现与研究,对研究吴文化和苏州古代历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998年11月24日,真山大墓公布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1993年,我与老友周秦先生专程去真山大墓探访,墓穴是很大的坑,我们毕竟是“外行看热闹”,看不出什么名堂。后来还是去博物馆看内部展览,见到了真山出土的文物,特别是精细的玉珠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大真山是主峰,海拔70多米,那是吴王寿梦墓所在,小真山海拔30多米,春申君黄歇墓所在。据说,现在真山脚下有新建的真山寺,寺西侧有简易的门,上山必须经过这门。钥匙在护林员身上,护林员一般晴天来,阴雨天不来。要上山,找护林员吧。据说山上有文昌阁和三里亭,好多年没有去了,什么时候去看看。

资料:

资料一

苏州真山春申君墓出土郢爰陶冥币朱泉苏州真山墓地一号墩一号墓在小真山顶,海拔32.8米。墓室凿山为穴,上有5米多高的封土,在清理发掘前遭严重破坏。墓口长11.6、宽9.7米,有二层台二级,墓壁直立,墓底长6.46,宽5.45,深6.2米,正南北向,北向斜坡墓道,长11、宽3.17米,靠近墓室的墓道两壁各靠立铜戈两件,墓室中出土有铜鼎四件,小玉璧一件,玉璜三件,六棱玉管二件,猴纽提梁盖一件,铜印一方,郢爰陶冥币二块。铜印为阴文“上相邦玺”四字,被考证为战国时楚相春申君官印①,由此可知真山一号墩一号墓主就是春申君。

资料二

1995年11月19日(中国文物报》头版刊载了张照根写的一篇报导(苏州真山墓地出土大量珍贵文物》(以下简称《张文)),报导了1994年11月至1995年4月苏州博物馆和吴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对真山墓士回吐行发掘,清理了一批春秋、战国及汉代的墓葬,其中Dl号的战国墓中出土了一方铜印。这方铜印据(张文)报导说:印的纽式为桥纽,“长2 .9厘米,宽2 .8厘米,高2.1厘米,印文为‘上相邦玺”,(图一、二)。《张文》推断说:“结合出土的陶冥币‘郧爱’,此印应为楚相之印。根据史书记载,楚考烈王时,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后请封于江东,因城吴故墟,以自为都邑。黄歇为楚相20多年,考烈王卒,被害于寿州,可能归葬真山,从出土‘上相邦玺’及区域、时代分析,是为春申君印玺,Dl应为春申君墓。” 在《张文)刊出后不久,(中国文物报》于1995年12月17日发表了曹锦炎先生写的《上相邦玺考》一文(以下简称(曹文》),和(张文》一样,也认为这友印是春申君的。

资料三

人说上海简称申、黄浦江又叫申江、黄浦、歇浦、黄歇浦,是因为战国时楚国贵族春申君黄歇受封于申江一带,这种说法纯属谬误,理由有三: 一、《史记春申君列传》:“(楚)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十二县。后十五年,黄歇言之楚王日:‘淮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并因献淮北十二县,请封于江东,考烈王许之,春申君因城故吴墟(今苏州)以自为都邑。” 可见,“春申君”,是黄歇所受封于淮北十二县时的封号,后改封江东(长江在芜湖、南京之间作西南、东北流向,这一段长江南岸地区习惯上称为“江东”),封号沿袭,并非黄歇受封于申江一带而封号为“春申君”。 二、公元八世纪到公元六世纪,其间一千四百年,长江南岸的海岸线一直是自江阴以下,沿嘉定的黄渡、青浦的盘龙镇,淞江的漕泾一线至杭州湾。上海市区、川沙、南汇、奉贤和嘉定的大部,以及青浦的东部是唐代后,由长江泥沙淤积而成。而春申君生活在公元前三世纪(卒于前238年),何来现在的申江和上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真山记1
后一篇:穹窿山记2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