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中浮玉此焦山3三、焦山四古天下奇珍

标签:
镇江焦山四古旅游 |
分类: 天南地北 |
江中浮玉此焦山3
——砥柱镇中流之三
我楚狂人
三、焦山四古天下奇珍
焦山有“四古”:古寺、古树、古碑、古铭。古寺是指千年古刹定慧寺,古树是指散落于山间的六朝柏、宋槐、明银杏等古树名木,古碑是指以《瘗鹤铭》为代表的江南碑林,古铭是指山崖铭文文物。
焦山定慧寺,始建于东汉兴平年间,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这是佛教初进中土时的早期寺院。定慧寺原名普济寺,宋朝时称普济禅院,元代改称焦山寺,清康熙南巡来游焦山时将其改名为“定慧寺”,御书颜额。现在定慧寺的主要建筑还都是明代旧物,也算是难得了。定慧寺藏在山凹里,所以《水浒传》里这样写:“焦山有座寺,藏在山凹里,不见形势,谓之山裹寺。”焦山除了定慧寺之外还有众多寺庵,且焦山历来多出诗僧、学问僧,这就是焦山的文化底蕴了。难怪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在此挥笔题写了 “无尽藏”三字。
六朝柏在壮观亭,明朝银杏在定慧寺。
依托于天下名碑《瘗鹤铭》的焦山江南碑林号称是江南最大的碑林,名为宝墨轩。焦山碑刻,篆、隶、真、草、行诸体皆备,或苍古峭拔,纵逸奇深,或严整舒朗,浑然厚重。其中最著名的有东晋王羲之书《破邪论序》、唐颜真卿《题多宝塔五言诗》三十首共四十四块、宋代名书画家米芾的“城市山林”横额、黄庭坚的《蓄狸说》、苏东坡《题文同墨竹跋》及《墨竹自题》、元赵子昂小楷石刻二块、清成亲王书《归去来辞》七块,均为名家手笔,丰富多彩,各有特色。焦山多气势磅礴的摩崖石刻,摩崖唐刻《金刚经偈句》、宋刻《米芾摩崖题名》、《陆游踏雪观瘗鹤铭》等,均弥足珍贵,这让焦山这座“书法之山”名副其实。有人把焦山碑林与西安碑林并举,可见其地位。
焦山扼长江门户,古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唐代润州刺史和镇江节度史韩混,曾造楼船和战舰30余艘,配备海军官兵5000多人在大江上操练。南宋抗金英雄韩世忠曾率领官兵数千人,驻扎焦山反击金兵。南宋德祐元年二月,元军攻占镇江,同年七月宋代抗元将领张世杰率领大批军舰与元朝水师决战于焦山。明正德四年(1519年)七月十六日,直隶右都御史史丛兰因江西宁王反叛,亲自率领江淮一带水兵,在焦山江面进行操演。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七月,英帝国主义发动了扬子江侵略战役,英军舰侵入长江时,曾遭到副都统海龄率领镇守焦山的青州兵和旗兵数千人,英勇抵抗和沉重打击英军,在近代反帝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革命导师恩格斯在《英人对华新远征》一文中赞道:“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焦山东侧的山脚下,有八个用石灰土夯实的炮堡,呈扇形,面对着长江的入海口,记载着焦山凝重的历史。
焦山其他的主要景点还有:“海不扬波”亭即定慧寺山门、东泠泉、御碑亭、观澜阁、华严阁、三诏洞、万佛塔、别峰庵、吸江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