烜烜赫赫明孝陵2
(2014-03-23 07:15:42)
标签:
南京明孝陵建筑旅游 |
分类: 天南地北 |
烜烜赫赫明孝陵2
——金陵形胜之九
我楚狂人
明孝陵的神道石刻是中国帝王陵中唯一不呈直线,而是环绕建有三国时代孙权墓的梅花山形成一个弯曲的形状,形似北斗七星。由卫岗的下马坊至文武方门的神道长达2400米左右。下马坊即孝陵的入口处,是一座二间柱的石牌坊,额枋上刻“诸司官员下马”六个楷书大字,谒陵的文武官员,到此必须下马步行。沿神道依次有:下马坊、禁约碑、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碑亭、御桥、石像路、石望柱、武将、文臣、棂星门。过棂星门折向东北,便进入陵园的主体部分。这条正对独龙阜的南北轴线上依次有:金水桥、文武方门、孝陵门、孝陵殿、内红门、方城明楼、宝顶等建筑。
明孝陵的神道石刻堪称明代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神道石兽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和象六种24只,每种两对,姿态是一对伏,一对立;神道石柱二,文臣武将各四。石像成对相向而立,身形高大,气象恢宏,尽显皇家气派。
四方城是一座碑亭,位于卫桥与中山陵之间,是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建的“大明孝陵神圣功德碑”。其顶部已毁,仅存方形四壁,内有立于龟趺座上的石碑一块,碑高8.78米。碑文由朱棣亲撰,计2746字,详述明太祖的功德。碑座、碑额雕琢瑰丽。我曾经在南京东郊见到过堪称世界之最的阳山碑材,如果那块石碑立起来,将高达70米。可惜这是永远树立不起来的。但是,这方城中的近9米的巨碑也够叫人惊叹的了。朱棣为了表明其正统传人的地位,煞费苦心啊。
碑殿原为孝陵享殿前的中门,即孝陵门,后被毁。现在的碑殿是清朝时改建的,歇山顶,三开间,红墙小瓦建筑,南北正中各开一门,亭内立有5块碑刻。正中有一块大石碑,石碑上书“治隆唐宋”四个鎏金大字,碑高3.85米,宽1.42米,厚度0.38米。这是清康熙皇帝1699年第三次下江南谒陵时御题。康熙在6次南巡中,5次拜谒明孝陵。此碑由曹雪芹的祖父、当时的江宁织造曹寅刻立。在“治隆唐宋”碑左右还有清朝乾隆皇帝诗碑各一块,东西有卧碑两块,东边一块刻载康熙帝第一次谒陵纪事,西边一块刻记康熙帝第三次谒陵情形。
碑殿之后是孝陵的主要建筑孝陵殿,即享殿。原孝陵殿已毁,尚存3层须弥座台基,通高3.03米,台基上有大型柱础56个。台基四角有石雕螭首,大殿前后各有3道踏垛,尚存6块浮雕云龙山水大陛石。大殿基长57.30米、宽26.6米,可见当时该建筑之宏大。原殿中供奉朱元璋及马皇后神位。现存建筑是清朝同治年间两次重建的三小间享殿。殿后100余米处是大石桥,又称升仙桥。过了大石桥就到了孝陵地面建筑的最后部分方城、明楼、宝顶。
方城是孝陵宝顶前面的一座巨大建筑,外部用大条石建成,东西长75.26米,南北宽30.94米、前高16.25米、后高8.13米,底部为须弥座。方城正中为一拱门,中通圆拱形隧道。由54级台阶而上出隧道,迎面便是宝顶南墙,用13层条石砌筑。正中横刻“此山明太祖之墓”,为后人所制。沿方城左右两侧步道即可登上明楼。明楼在方城之上,原为重檐黄瓦大屋顶建筑,屋顶早已毁,仅存四壁砖墙,东西长39.45米,南北宽18.47米,南面开3个拱门,其余三面各开1个拱门。方城明楼以北为直经400米左右的崇丘即是宝顶,也称宝城,为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寝宫所在地。宝顶近似圆形,原名独龙阜玩珠峰,周围砌有砖墙。
1961年,明孝陵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7届会议 2003年7月3日决定,明孝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其周边的常遇春墓、仇成墓、吴良墓、吴桢墓及李文忠墓等5座功臣墓也同时被划入世界遗产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