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九十年代的教学合作伙伴1
(2014-01-09 07:33:39)
标签:
九十年代苏州五中回乡路教育 |
分类: 教育教学杂感 |
我九十年代的教学合作伙伴1
——我的教学伙伴之二
我楚狂人
一、漫漫十一年返乡路
陈墓到苏州的路程有多远?地图上直线距离不到30公里,当年的轮船要开四个半小时,如今的汽车走一段绕城高速大约也就是半个多小时车程。但是这段路我曾经足足走了十一年才走完。信不信由你,我调回苏州足足化了十一年的时间去努力。
我为什么一定要调回苏州?许多人曾经这样问我,我回答不清楚。开始老母在世,似乎亲老归侍算是一种解释。但是老母去世之后呢?陈墓有宁静的老街,美丽的湖泊,有我的棋友,我的学生,也有着我拥有的教学上的辉煌。而回到苏州,一切从头开始。值得吗?
但是,陈墓的闭塞叫我几乎要发疯!我渴望的亲情的交流,老师的教诲,老友间碰撞的思想火花,学术交流的氛围,书店的浓浓的油墨香,陈墓都没有。陈墓太宁静了,叫人窒息。于是我决心逃离。
我第一次写请调报告是在1979年,也就是工作后的第三年,正式调离陈墓回乡任教是1990年,这条回乡路我足足走了十一年,这在今天的人们是难以想象的。
这十一年里,我经过了多次努力。我先后与唯亭中学的封老师等商调,我先后有机会到新筹建的苏州教育学院、苏州铁道师范学院等院校任教,我多次考研究生,都功败垂成。那些年我命犯小人啊!
机会出现在1988年,我的老师时任苏州大学副校长的袁沧州老师把自己的宝贝女儿送到我那里补习班补习,促成了与我的老师兄时任昆山教育局长的倪鼎金老师会面,并当面同意我在“培养了接班人”之后调回苏州。于是1988年开始刘志强老师“跟我”一年。1989届毕业后,我们的新校长张瑞元老师同意我脱离岗位回苏州找路子,工资奖金照发。感谢这样宽容的领导啊。当时讲定了,到1990年秋季开学前,如果落实接收学校,就算调动成功了;如果到期不成功,就要任命我担任职务,不再调动了。
我的老友周秦教授与沧浪诗社的老朋友时任苏州文化局长的魏嘉瓒先生商定,调动我去唐寅墓,准备筹建唐寅研究中心;同时保留我教师身份,在评弹学校任教。不料就在即将事成之际,魏嘉瓒先生突然调离文化局。人去事败,这在中国也是常事。
就在我为难之际,我的老朋友刘锡耀先生向苏州市五中校长宗德兴老师推荐了我。于是宗德兴校长亲自冒雨坐轮船到陈墓,与我见面,请我到苏州五中任教。我很是感动。于是我在1990年3月,借调到五中任教,一切调动工作都由当时五中的领导宗德兴、吴凤巢、章明徳三位老师包办了。我没有经历当年请调者都经历过的尴尬,遭受过的自尊心的打击。就这样我在1990年8月正式调入苏州市第五中学任教,直至退休。在五中我任教十八年。
谢谢宽容的张瑞元校长,谢谢热心的魏嘉瓒局长,谢谢五中的宗德兴校长、吴凤巢书记、章明徳副校长。
我的教学生涯的后半程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