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七八十年代的教学合作者11

标签:
陈墓中学八十年代新生代教育 |
分类: 教育教学杂感 |
我七八十年代的教学合作者11
——我的教学伙伴之一
我楚狂人
十一、辉煌的八十年代(六)(新生代高三教师)
当年高三教师除了上面说到的这些老师,还有英语金珠老师、化学范素娟老师、物理严润华老师等。还有就是八十年代末因为我要求调离,补充上来的刘志强老师。前几位老师我已经介绍过,这里不重复。这里简单说一下刘志强老师。
刘志强老师,本镇陈墓人,高中68届毕业生,函授大专毕业。刘老师插队时担任过民办教师,算起教龄来比我长。来校前原是淀西中学教师,长期任教高中语文。刘老师比我小1岁,算是同龄人了,学校叫他“跟我”,我觉得惶恐。但是刘老师倒是真心诚意“跟我”,他的谦虚叫我感动。刘老师显得年轻,白皙秀气,天然卷发,很是帅气。刘老师教学认真,做事有条理。刘老师喝酒豪气,敢于“牺牲”,在外喝酒,“牺牲”掉的总是他。可惜这样有活力的人竟然没到退休年龄就患癌症去世了。愿他安息!
王伦明校长叫我很佩服的一点是敢于破格用人,他竟敢用刚刚毕业的毛头小伙子担任高三毕业班的课务,这着实有胆识。我校的新生代高三教师都是知根知底的本校毕业生高校毕业后返校任教的,这里先后有历史学科的屈晓燕、地理学科的陈建超、生物学科的鲁建生、政治学科的王棣、历史学科的陆连荣还有就是外校毕业生语文学科的姚福龙、杜阿明。其他几位返校任教的教师如语文金晓春、徐宇斌(外校毕业)、体育陈凤喜、英语金希红、蔡秀丽、陆全霖、蒋敏红、政治邱树红等,因为八十年代没有担任高三课务,就不列入此文范围了。
屈晓燕,本镇人,昆山著名业余作者曲松云之女,1979届本校毕业,南师大历史大专毕业,返校任教时正是我校历史学科青黄不接之际,于是任教高三。后来来了余为纲老师,屈晓燕任教高三的机会就少了。屈晓燕可以说是新生代担重任的第一人。屈晓燕是我的学生。
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渐渐有骨干教师调离,培养新一代骨干教师迫在眉睫。于是陈建超等新教师纷纷走上高三讲台。
陈建超老师,周庄人,本校84届毕业生,文科尖子。高考时因为意外地作文跑题,失去进本科中文系的机会,调剂志愿进了苏州师专地理班学习。86年回校任教,正好黄海官老师调回苏州,就接任高三地理课。从此一发不可收,长期在高三任教,成为年轻的把关教师。陈建超聪明颖悟,出道又早,在昆山地理教师同行中小有名气。陈建超是我的学生,还是我的围棋徒弟,是朝夕相处的朋友。陈建超有几分侠气。
王棣老师,周庄人,本校1985届毕业生,写一手好字。王棣老师文科各科都不错,但是数学奇差,早就注定是专科的料子。王棣老师常熟高专政教系毕业,1987年回校任教,正值金福元老师调回周庄任职,于是顺理成章担任高三政治课。王棣老师聪明幽默,温文尔雅,细心肯钻研,此后也长期在高三任教。在陈墓工作至今,先后担任了学校的教务主任、副校长。王棣老师是我的学生和围棋徒弟,但是围棋上的进步似乎不如陈建超。
鲁建生老师,周庄人,本校84届毕业生,1988年南师大生物系本科毕业,回校接替邹少亭老师担任高三课务。鲁建生老师作风踏实,教学认真,效果不差。现在是陈墓中学副校长。鲁建生是我的学生。后来鲁建生与屈晓燕喜结连理,师生恋,屈晓燕教过鲁建生。
陆连荣老师,周庄人,本校85届毕业生,1989年苏州大学政治系毕业,回校担任政治课,那时我已经在准备调离了,合作得不多。现在陆连荣老师已经担任了好几年陈墓中学的校长了。陆连荣老师也是我的学生。
88年、89年高三扩成三个班,加上准备我调离,于是除了刘志强老师之外,高三语文学科先后充实了姚福龙、杜阿明两位年轻教师。姚福龙是周庄人,杜阿明是千灯人,都是苏州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姚福龙老师是一开始就“跟我”的,杜阿明更是我签了师徒合同的徒弟。我的开山大弟子啊!呵呵!现在姚老师还在教坛辛勤耕耘,杜阿明则是有所建树的律师了。
1990年春,我借调回苏州任教。我很怀念我的陈墓的教学伙伴。
我教学生涯的第一程。



上面是我当年在陈墓校园的几张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