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会凭栏意1

(2013-10-18 13:45:57)
标签:

宋代

王禹偁

长洲知县

文化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谁会凭栏意1

——王禹偁传

我楚狂人

 

一、唯有鹭鸶知我意

大宋太宗太平兴国九年(公元984年)有一位意气风发的年轻官员伫立在吴淞江边,他就是这就是刚刚赴任得得新任长洲知县,去年刚刚高中进士,授成武县(今属山东)主簿,迁大理评事的王禹偁。王禹偁(公元954年~公元1001年),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他是宋朝初年著名诗人、散文家。著有《小畜集》、《小畜外集》(不全,缺前六卷)和《五代史阙文》。但是现在,年轻的王禹偁还籍籍无名。

来到江南的这一年,王禹偁刚满30岁。王禹偁自小出身农家,却是一个神童。有这样的故事:说是王禹偁童年,正巧后来成为一代名相的毕士安(北宋名相毕士安,谥号“文简”,故史籍多称“毕文简”)到王禹偁的故乡济州为郡从事,听说王家以磨面为生,就让幼童王禹偁作磨诗。王禹偁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但存心里正,无愁眼下迟。若人轻著力,便是转身时。”毕士安非常惊讶,留王禹偁在自己的子弟间学习。有一天,太守在席上出诗句:“鹦鹉能言争似凤。”坐客都对不上来,毕士安写在屏风间,王禹偁就在其下对上:“蜘蛛虽巧不如蚕。”毕士安叹息说:“这是经世的大才啊。”就给他换上读书人的衣冠,称之为“小友”。 毕士安就是最早赏识王禹偁的伯乐。王禹偁这样9岁就能成文的天才人物,29岁才中进士,已经算不得惊喜。但是初涉仕途,总是叫人踌躇满志。于是,他在吴淞江边少有地动了填词的念头。他这样写道:

点绛唇·感兴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谁会凭栏意”呢?也许当年谁也不会在意一个初涉官场的地方下级官员在想什么,但是谁知道这个年轻人在日后的政坛会引发惊天动地的风雷。这是王禹偁留给后人的唯一的一首词。全词以清丽的笔触,沉郁而高旷的格调,寓情于景,以江南雨景,寄托了作者积极用世、渴望有所作为的政治理想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情怀。《竹林纪事》评此词云:“清丽可爱,岂止以诗擅名。”

王禹偁在吴淞江边思绪万千,他在另一首诗里这样描绘自己的心情:

泛吴淞江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唯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夕阳西下,一叶扁舟,半日独自吟哦,徘徊于江边,见江上鹭鸶不时翘足望向舷窗,诗人似乎若有所语,但是终于没有说出口。有谁懂得自己的抱负?也许只有这江上的鹭鸶。这个年轻人有点孤寂。幸好有个同年进士罗处约当时任职吴县知县,同年同城同级为官,经常相与赋咏,留下了不少诗篇让人们传诵。因此还不算是太寂寞。

那么,这个年轻的官吏在想些什么呢?王禹偁用自己的一生实践做了注释。而此时的王禹偁只是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长洲知县。知县虽小,却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疾苦啊。难怪历来把知县称之为父母官。王禹偁关心农事,经常亲自来到田间,了解民情。他恪守职责,用自己的实践躬行着自己的政治抱负。他操劳着,思索着。在长洲知县的官位上一干就是四年。王禹偁从29岁中进士步入仕途,到48岁病死于蕲州任上,其游宦经历不足20年。其中4年就在长洲知县任上,是王禹偁从政经历的五分之一,不可为短。但是,所有关于王禹偁的记载都没有详细记载他这四年的事迹。

这是蛰伏的四年,也是准备的四年。王禹偁在等待着一飞冲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理解
后一篇:谁会凭栏意2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