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苏高考回归理性

(2013-10-16 09:04:38)
标签:

江苏高考

外语

小综合

教育

分类: 教育教学杂感

江苏高考回归理性

我楚狂人

江苏高考方案的多变已经成为全国教育界的笑话了,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这次网上传闻的江苏的高考方案调整,我认为会获得同行的喝彩。至少我认为会是这样,因为这次江苏高考方案的调整,回归了理性。

这次网上传闻的江苏高考方案的要点,简言之就是两点,一是外语成绩不计入总分,一年两考,等级作高考录取参考;二是恢复文理小综合的考试。而这两点都切中江苏原方案之肯朞的。我们不妨可以对这两点分析一下,就可知其中的奥秘。

先说第一点,外语成绩不计入总分,一年两考,等级作高考录取参考。这一点很大胆。

回顾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外语成绩在高考总分中占有份额的演变,可以看出我国教育界对英语这种外来霸权语言的认识的演变,其实也反映了我们教育界掌权者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本质的认识的演变。

1977年,各省自主命题的试行高考,外语作参考分,不计入总分,开句玩笑,不考0分就行。1978年,恢复全国统考,外语30分,是其他各科的30%分值。此后,随着把外语,具体说就是英语水平等同科技水平这一认识的泛滥,英语在高考中占有的份额越来越大,与语文、数学鼎足而三,超越了文理其他各科。于是,全国各地的幼儿园、小学开设了英语课,严重冲击了我们的母语教育。各地的双语学校如雨后春笋,成了中国普通教育的一大奇观。关于这些,笔者在前两年曾经发了两组文章谈自己的忧虑。文章一组名为《保卫汉语》,一组名为《为英语梦醒喝彩》。如果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我的博客中的教育教学一栏中搜索,我这里就不细说了。

对英语教育过于倾斜的弊端日显,近年来我们国家的最高层领导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做出了小学不开设英语课的决定。我认为这是极好的举措。但是,问题是我们教改的另一阻力出现了,那就是盲目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他们总怕自己的子女“输在起点上”,于是反对小学减负,反对小学不开英语课。江苏这次把英语剔出高考总分,这一招叫做“釜底抽薪”,让反对小学不开英语的人们没了奔头。所以,我为江苏这一“敢为天下先”的举措喝彩。这就是我常说的,要小学中学减负,必从高考源头做起。

但是近日又有人出来说,江苏高考外语不计入总分的说法尚未得到证实,又叫人感到了困惑。

其二是恢复文理两科小综合的问题。

我在我的教学生涯的后期亲身经历了江苏高考“五年四个样”的大折腾,即文理小综合、大综合、3+2、3+1+1,后来又出现了叫人眼花缭乱的“组合”。江苏高考之乱,全国罕见。

其实江苏高考之乱象,源于江苏教育厅某些当家人对高考认识的混乱。有些人把高考赋予太多使命,这是不对的。高考就是一场选拔赛:把适合学习某种专业的生源选拔出来,进入相应专业深造。高考没有指导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任务,高考没有考察中学生全面素质的任务。这些应该是高中毕业考的任务。所以,必须把高中毕业考和高考的任务区分开来,各司其责。而从人才选拔的角度来看,文理小综合无疑是理性的考试模式。

必考语文、数学,语文是母语水平测试,重要性自不待言;数学是逻辑思维能力测试,是高级人才的最基本素质的测试。当然不排斥钱钟书式的怪才,可以用特招的形式解决怪才问题,不应该影响数学测试这个普遍性的问题。文理小综合则是文理科定向的学习素质的测试,使得培养对象的可塑性得到显现。我认为这是一种很理性的考试模式。所以我认为回归小综合,实际上就是回归了理性。

其实,我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必考科目中除了语文、数学,是不是可以加一门中国通史?至少让我们的大学生对自己的祖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很重要。我们不能培养那些对祖国文化没有感情的畸形“人才”。这个考试与文科综合的历史有区别,只考中国通史的常识部分。我认为应该可行。

江苏的高考方案还没有真正公布,但是我寄予厚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期盼
后一篇:理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