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寿耆老师
(2013-05-26 07:35:24)
标签:
七中旧事冯寿耆教育 |
分类: 往事如烟 |
冯寿耆老师
——七中旧事之二十五
我楚狂人
高二开学,我们学校的教室布局大调动,把我们高一高二四个班级换到校园北围墙边,窗外就是马路。这条马路直通南兵营大门,当年好像没有名字,现在就是爱河桥路的东段。虽说教室窗外就是马路,但是当年全苏州也没有几辆汽车,倒也不觉得吵闹。偶尔能听到窗外行人的脚步声和说笑声,仅此而已。这是当年七中校内仅有的门朝南的一排教室,我们班高二(2)安排在这排教室的最西面一间。也就是这段时间,我和语文老师冯寿耆老师越走越近。
冯老师不是高一一开学就教我们班的,开始是吴仲娟老师教高一两个班语文。吴老师上课很煽情,语言特别书面化。她不是很欣赏我的文章,因为我那时已经过了文章藻饰过甚的阶段,文章开始追求朴实无华的境界了,与吴老师的审美眼光不太合。所以,吴老师往往只给我作文打80分。虽然80分在当年的作文中也算高分,但是和我一向得85,甚至更高分的往日情况比,我就有点不足了。吴老师极喜欢我的朋友周小明,看见周小明就会情不自禁眉开眼笑,提问叫他的名字的调子也不一样,我们老是拿这个开周小明的玩笑。后来不知怎么就吴老师专门教周小明他们(1)班,冯老师教我们(2)班,到高二就是冯老师一个人教我们两个班。
当年在我们眼里,冯寿耆老师就是一个老头,我们背后就叫他“冯老头”。其实冯老师教我们的时候才38岁,怎么就被我们看作是老头了呢?
冯老师是国学名校、国学大家唐文治先生创办的无锡国专的毕业生,国学学养深厚。冯老师的普通话在当时的一辈老师中是不错的,加上浑厚而有磁性的男中音,声音很有感染力。冯老师的教学风格与叶传钺老师是一路的,也是不带备课笔记,也是板书随意而潇洒,也是博征博引,妙语连珠。冯老师讲课得意时眉飞色舞,甚至手舞足蹈。记得有一次教高尔基的《母亲》节选,学着在严寒的雪地里捂着耳朵跺着脚的样子,引得我们哄堂大笑。冯老师很欣赏我的朴实文风,经常在课堂上朗读我的习作。他还说,真正的好文章都是朴实无华的。
冯老师烟瘾大,一天要两包“大前门”,他的“大前门”大多是从上海老家里带过来的。冯老师在当时工资90多元,也算高工资了。(按:当时工人就是30多元月工资)但是他在上海当教授的父亲每月还给他寄钱,所以引起门房间送信的工友老曹愤愤不平。
到高二,不少老师都在猜测我会考大学什么专业。数理化老师把握极大地说我肯定是理科生,因为直到高二,我数理化四门(数学分代数和几何两门)门门100分,怎么可能不考理科?外语老师以为我会学外语,理由是我在读俄语课外读物,成绩又次次满分。唯有冯老师不动声色,但是他在行动:他把自己大学读的讲义都借给我看,他指导我看王力教授的《古代汉语》和吕叔湘的《文言虚字》。正是在冯老师的“蛊惑”下,我当时已经把北大中文系定为我的主攻目标。可惜,一场文革粉碎了我的北大梦。
冯老师终于没有如他的名字一样长寿,太大的烟瘾害了他,他刚刚退休不久就脑萎缩,长期住在福利院,未满70就鹤驾西归了。
很怀念冯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