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文人的武勇
(2013-04-27 07:20:14)
标签:
明朝文人武勇文化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明朝文人的武勇
我楚狂人
这次到昆山参加顾炎武诞辰四百周年学术研讨会,我特意谈了顾炎武先生豪侠的一面,谈到了顾炎武先生是少林俗家弟子的传闻。我的发言并非专为标新立异,刻意为之。我谈这个问题,实在是有感于明朝文人的武勇。
仔细爬梳明朝文人的史料,明朝文人的武勇超过我们的想象。读心学祖师爷王阳明的有关事迹,有这样一段记载:王阳明在军中,某夜,巡行军营。忽然心有所感,发声长啸,声闻数里,满营皆惊……
注意,这不是金庸的武侠小说,而是王阳明的事迹记载。
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就讲究“养气”,孟子说,吾善养乎吾浩然之气,每天早晨要做吐纳功夫。宋代大思想家邵雍是陈抟的弟子,首演太极图,善养气。这样看,王阳明的养气功夫并非首创,只是他的养气功夫达到了极深的地步了。
明朝中后期的抗倭名将俞大猷,是理学大家,闽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俞大猷更是武学大师,是他完善了少林棍法,并反哺少林。只不过由于俞大猷武勇的一面太过突出,人们刻意忘记他文人的本来面目了。
到了明朝末年,文人尚武已经成了普遍现象,明朝文人一扫手无缚鸡之力的形象,与赳赳武夫一争雄长。如孙传庭、卢象升都是文人而大将,都记载有万夫不当之勇。洪承畴、熊廷弼、袁崇焕,都是常年血战沙场,他们的武勇与职业军人李成梁、吴三桂、左良玉相比毫不逊色。
就说我前面说到的顾炎武,他亲手击杀恶奴陆恩,显示其非凡的武勇。他七十高龄尚能骑马疾驰,往来如飞,这是何等惊人。其他如留下《了凡四训》等煌煌巨著的大思想家袁黄,是公认的武学大师。他的入室弟子诗人叶绍袁更以剑术称著,被称为一代大师。如此例子,不胜枚举。
其实,中国的文人历来是尚武的,孔子就是一个武力值惊人的人物,他的弟子子路更以武勇称。孔子的教育内容“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被认为是文人基本技能,其中的“射”和“御”就是军事体育,也是搏斗的基本技能。文与武从来不绝缘。是什么时候出现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形象的呢?搞不清了,总之是科举时代以后的事情。但是明朝中后叶的社会动荡,迫使文人追求有自保的能力。于是文人尚武就成了一代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