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中学及其他
(2013-04-26 06:46:40)
标签:
重点中学教育公平 |
分类: 教育教学杂感 |
重点中学及其他
我楚狂人
我国的重点中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又是如何评出来的?我国的重点中学是在解放初期的五十年代中期出现的,那是有关领导一拍脑袋,决定要办好一批重点中学。从此结束了学校间自由竞争的局面,钦定的重点中学优势明显。教育本该是公平竞争的,优胜劣汰。不幸钦定的重点中学破坏了这个游戏规则,它们钦定优先占有教育资源,占领有利位置。
最早的重点中学并不多,如我们江苏省第一批“重点办好的中学”也就是十三所,我们苏州也就是苏州中学这一所。这样,一个地级市范围,有一家有特权的学校,培养一批尖子学生,而其他学校公平竞争,问题还不大。不幸,一批批重点中学纷纷“晋升”,到了最近几年,所有学校都分了三六九等,人为扩大了教育的不公平性。教育的不公平为祸甚烈。
最早的重点中学是怎样评出来的?仔细考量,有以下因素的影响:一曰历史渊源,如苏州中学原先是府学的底子,尽管后来办新学时一度是师范学校,也不影响其苏州中等教育老大的地位。这种情况很普遍,如张之洞办的宁波中学堂、经亨颐办的春晖中学、天津的南开中学都属此类;二曰干部子弟学校,得到重点关注,如北京的景山学校、北京四中等;三曰与相关领导有某种渊源的学校,如我们苏州吴中区某校,因为前厅长蹲过点,受到关注,发展驶上快车道,这并非个案;四曰,地方政府重点打造的“政绩工程”,如苏北出现的一大批“超级大校”就是此例。这里,纯教育的因素并不多,第一条尚可说与教育传承有关,后几条基本就是人情。一旦晋升成功,便抢占了有利地势,无往而不利;反之则路越走越窄。
我一直在思考,我们学校在历史上曾经何等辉煌,为什么就是评不上重点中学?考虑下来,有这样的因素:我们学校是苏州办学历史最长的中学,在民间声誉卓著。但是,这是一所由美国传教士创办的教会学校。在解放初期,我国政治上向苏联一边倒,在教育上要肃清“美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影响”,我校属于重点改造对象,得到扶持的可能性等于零。此其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校局处古城区西部,偏于一隅。此其二。我校解放后早期的历任校长任期都短暂,又没有晋升为主管部门长官的,人脉不够。此其三。所以,尽管在解放初五六十年代,我校的教育质量依旧一直很好,在1956年高考中全省排位第六(苏州第二),也没有晋升的可能。到了“文革”后,资源基本耗尽,事情遂不可为。就这样,一所教育质量很高的历史名校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泯乎众人也”。我们学校可以作为重点中学政策的反面例子来看。
教育的最基本原则是公平。就这一点看,我们如何反思我们的重点中学制度呢?或者说,该不该取消重点中学,恢复公平竞争呢?当然,这种事只能说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