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我楚狂人
我楚狂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7,341
  • 关注人气:8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失而复得的欣喜

(2013-04-20 21:47:01)
标签:

失而复得

缘分

珍惜

情感

分类: 生活随想

为四川雅安地震灾区的人们祈祷,愿生者平安,逝者安息!

失而复得的欣喜

我楚狂人

搬家往往会丢失一些重要的东西,也许这就是搬家的代价。上次从观前的乔司空巷搬到解放新村,丢掉了一本手稿,其中有两篇重要的未发文章,都是1982年写的,一篇是《论太平天国政权的反动性》,一篇是《论中国近代三大政治派别的血缘关系》。这两篇文章今天来看不见得有什么惊人的见解,但是在1982年,绝对是领先的观点;还有就是一些即兴写下的新体诗。此后再也找不回来了。

这次从解放新村搬到石湖之韵,一卷书画怎么也找不到了。这一找就找了四年,以为又和上次一样,黄鹤渺渺了。不料今天意外在旧居的衣柜顶上找到了那一卷书画,意外之喜啊!那卷书画对我很重要,找不到的时候,我是怅然若失,不能释怀的。因为这些书画实在是记载了许多深情厚谊。

这些书画中,首先得自1974年的两张画,一张是崔护先生赠送的梅花,一张是周方白先生赠送的水墨兰石。1974年,我们正在编写《柳宗元评传》,通过王迈老师,请崔护先生为书作插画,崔护先生欣然答应了。后来这本书因故未能出版,当然崔护先生的插画也就没有画出来。不过崔护先生送了我这幅梅花,记载了这段经历。崔护先生送我的梅花,带着“文革”时的时代特色,不是如文人画习见的“疏影横斜”的样式,而是茂盛的冲天梅,这就是当年“革命的梅花”的风格。如今崔护先生早已作古,不觉临画感慨万千。

另一张周方白先生的水墨兰石得来更是偶然。周方白先生是同济大学的美术教授,中国早期的美术教育家。周方白(1906~2001)又名周圭。是闻名中外的造型艺术家,出生于上海南汇三灶镇,擅绘画雕刻,上海同济大学教授。1930年学习于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1933年学习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1953年获比王雕塑金牌奖,同年去意大利。回国后历任苏州美专、武昌艺专、中央大学、圣约翰大学、国立艺专教授,同济大学教授。著有《绘画基本理论》、《素描实践讲话》等。出版有《周圭素描集》等。1974年,周方白先生从上海来苏州,要重游拙政园。我的老师王洪祥先生推荐我做导游,陪同游览拙政园。周方白先生回沪后,来信说,多次游拙政园,未有如此尽兴,并寄来水墨兰石一幅。说实话,我当时也不知道周先生是如此大家,只是为老一辈知识分子的重情义而感动。这两张画跟着我到昆山陈墓任教,又跟着我回苏州,不觉快要四十年了。这两张画是我的老朋友啊,岂以书画本身价值论。

这两张画,是我的早期学生张伟新帮我裱的,那时张伟新还刚刚开始学书画,如今也卓然成家了。这里有着三十多年的师生情谊。

这卷书画中还有的都是我的朋友书法家陆家衡先生的早期书法作品。陆家衡先生是我的老同事,长我一岁,他是“书画棋三绝”的陆曙轮先生的贤哲,名家翁闿运先生的关门弟子。家衡的书法本来是赵字入手的,其行书灵秀飘逸。后来师从翁闿运先生,习颜字、摹汉碑,法度为之一变。家衡送我的作品很多,诸体皆备,最大的一幅隶书被我的学生孙伊莉要去了,其他一些作品尚存。家衡曾为我的母亲书墓碑,这份情谊我不能忘怀。

你说,这样的至宝失而复得,该不该浮一大白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