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党争2
(2013-04-11 16:57:28)
标签:
明朝党争亡国文化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明朝的党争2
——明史札记之四十三
我楚狂人
“党争”的特色之一就是利用政治问题做文章。首先就是“争国本”问题。事情是这样的:明神宗皇后无子,恭妃生长子朱常洛(明光宗),郑贵妃生三子朱常洵。因神宗宠爱郑贵妃,便欲立朱常洵为太子,但怕遭到朝臣的反对,所以迟迟未立太子。群臣深以为忧,先后谏言者蜂起,他们以维护祖制为名要求立朱常洛为太子。而言者皆得罪,被降调者无数。群臣力争15年终迫使神宗勉强同意立朱常洛为太子。而此后宫廷里面又先后发生了“梃击、红丸、移宫”案,即所谓明朝“三大案”都是围绕着“争国本”而来的。
所以“梃击案”是指万历四十三年(即1615年)蓟县一个名叫张差的人持木棍(“梃”就是木棍)闯入太子居住的慈庆宫,打伤守门内侍,被擒住。经审问,供认是受郑贵妃宫中太监庞保、刘成指使。神宗包庇郑贵妃将张差定为疯癫,处死,并秘密处决庞保、刘成。事后万历皇帝找出各种借口将主张追查的大臣加以贬斥。朝臣追查“梃击案”实际上就是打击郑贵妃势力。
所谓“红丸案”是指万历四十八年(1620)神宗病逝,太子朱常洛即位,是为光宗。不久光宗患痢疾,郑贵妃亲信御药房太监崔文生进泻药,光宗病情恶化。鸿胪寺丞李可灼进‘仙丹’红药丸两粒,光宗服后去世。光宗从即位为皇帝到去世,前后共计29天的时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东林党人弹劾崔文生、李可灼,崔、李二人被罢官流放。魏忠贤专权后为此二人翻案。魏忠贤为“红丸案”翻案是为了巩固阉党势力,打击朝臣势力。
所谓“移宫案”是指光宗朱常洛病重时,其十六岁的长子朱由校当立。朱由校生母王才人早逝,命李选侍居乾清宫照料长子。光宗死后,郑贵妃与李选侍欲控制皇长子以把持朝政,被东林党人发觉,迫郑、李迁出乾清宫。东林党逼迫“移宫”是为了巩固皇权,而阉党则以此激起皇帝对东林党的恶感,以便把持朝政。
明朝党争的第二阶段大致是熹宗天启中后期,这个阶段党争到了白热化的程度。阶段阶段,主要是东林党与阉党之争。
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登基后,其乳母客氏与秉笔太监魏忠贤勾结把持朝政。这个阶段的问题我已经在《魏忠贤乱政》一文中详细阐述。不赘言。
明朝党争的第三个阶段是在明崇祯皇帝在位时期,是东林党与阉党之间争斗的延续。
崇祯即位,用雷霆手段解决了魏忠贤集团。但是在重用东林党人的同时,他依旧利用宦官势力平衡东林党的势力。可以说这是皇帝在挑动党争。这个阶段的党争我已经在有关文章涉及,不细说了。南明小朝廷,东林党、复社与阉党余孽的争斗始终没有结束,最后随着南明小朝廷的覆灭而同归于尽。
很多人把明朝的灭亡归结于党争。我认为一个皇朝覆灭,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明末遭遇小冰河天灾,如对东方新兴势力掉以轻心。但是“党争”肯定也是亡国的原因之一,这个历史教训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