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阉祸
(2013-04-09 14:17:34)
标签:
明朝宦官阉祸文化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明朝的阉祸
——明史札记之四十二
我楚狂人
明朝是除唐代之外阉祸最烈的朝代。我说仅次于唐代,那是因为唐代自中唐宪宗开始,皇帝的废立,甚至皇帝的生死都操在权阉之手。而明朝则至少皇帝还是能辖制权阉的,甚至权势熏天如魏忠贤,在生死关头也不敢挑战皇权,俯首就擒。
权阉的形成,而帝制的独裁统治相关联,皇帝作为孤家寡人,最宠信的当然只有身边的奴才了。我曾经写过一篇小文章《皇帝为什么相信太监》说了这个问题,这里不赘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那篇小文章。就明朝而言,权阉形成于明成祖期间。朱元璋有感于唐代教训和元朝的教训,严令太监不得干政。但是明成祖朱棣,篡夺侄子建文帝的地位,其中自小的伙伴太监郑和居功至伟,成了最亲信的大将,嗣后还委任以不可轻付于人的下西洋寻找建文帝的任务。这件事我前面已经专文说过,这里不多说了。郑和统帅的庞大舰队举世罕有其匹,郑和就是明皇朝的海军司令。从这个角度看,太监郑和就是明朝第一个权阉。只是因为郑和忠诚谨慎,功盖于世,人们刻意忽略了郑和是权阉这个事实。所以,正如权臣分正邪一样,权阉也分正邪。权阉与阉祸并不是必然联系的。但是郑和毕竟是大明皇朝第一位权阉。
真正造成后世阉祸的是明成祖时代出现的东厂。明朝骇人听闻的厂卫制度是罕见的特务统治,我前面专文说了这件事。由于东厂有监督锦衣卫,并且只对皇帝负责的特性,所以东厂的权势就凌驾于百官之上。于是“厂公”就成了明朝官场最恐怖的人物。如果“厂公”是一个出于公心的人问题还不大,一旦是一个权欲旺盛的角色,甚至是贪婪残忍之辈,那就是一场大祸。明代著名的大太监如王振、刘瑾、冯保、魏忠贤都曾统领东厂。可以讲,东厂就是太监中的野心家的温床。
东厂的职能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与锦衣卫均权势”。起初,东厂只负责侦缉、抓人,并没有审讯犯人的权利,抓住的嫌犯要交给锦衣卫北镇抚司审理;但到了明末,东厂也有了自己的监狱。东厂获得的情报,可以直接向皇帝报告,相比锦衣卫必须采用奏章的形式进行汇报,要方便的多。毕竟东厂才是天子近臣,特受信任。由于东厂厂主与皇帝的关系密切,又身处皇宫大内,更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锦衣卫向皇帝报告要具疏上奏,东厂可口头直达;皇帝还赋予东厂督主以监督锦衣卫人员的权力。东厂和锦衣卫的关系,逐渐由平级变成了上下级关系。在宦官权倾朝野的年代如魏忠贤,锦衣卫指挥使见了东厂厂主甚至要下跪叩头。
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权阉为什么可以左右朝廷了。因为权阉几乎是皇帝的代言人。
其实,厂公并不是太监中品级最高的,太监中品级最高的叫做“秉笔司礼太监”,也就是皇帝的贴身机要秘书。大家可以想象,国家的特务机关首脑,和国家独裁者的机要秘书都是太监担任的,太监的权力有多大?
太监的权力终于结出恶果,先是王振鼓动英宗御驾亲征,直接造成了土木堡之变,明朝几乎倾覆。接下来刘瑾的专权,以刘瑾为首的太监“八虎”(其他七人是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玩弄朝政于股掌之间。最后是魏忠贤,这就不用多说了,前面已经有了专文评说。
明朝还用太监分驻经济要地,做“税监”,控制经济命脉;用太监做监军,监视统兵大将。这就是说太监的作用已经渗透到了经济和军事领域的深处。这却是前代唯有的深度。所以,明朝权阉对明朝政局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
正因为如此,清朝对太监的控制分外严格,这就是明朝阉祸的副产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