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建构主义与新课改

(2013-03-30 07:47:29)
标签:

建构主义

新课改

反思

教育

分类: 教育教学杂感

建构主义与新课改

——新中国的几次教改之七

我楚狂人

新世纪前后,一场声势空前的新课改如火如荼地展开了,未见成效就是一片叫好之声,仿佛中国的教育真的要进入一个新纪元了。

其实这场新课改的前哨战早已打响。先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半叶,万炮齐轰语文教学,甚至出现了“误尽苍生是语文”这样蛊惑人心的说法,结果出现了“话题作文”。“话题作文”在高考中一出现,当时也是一片叫好。其实话题作文改变的并不仅仅是作文的形式,真正改变的是作文思维的开放性和作文评判标准的开放性。而这种开放性就是为新课改打前站的。紧接着“话题作文”出现的“研究性学习”,更是把新课改的最主要的观点亮出来了,那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学习的自主性、协作性和开放性。研究性学习与凯洛夫的“三中心”是尖锐对立的。我的朋友苏州市教研室原研究性学习教研员 朱先生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他总结说“以书本为中心不是研究性学习,以教师为中心不是研究性学习,以课堂为中心不是研究性学习”,后来还加了一句“没有过程不是研究性学习”。国家在新课改前夜首先开始研究性学习的实验,其真正意义旨在改变教育界人士的教育思想,那就是从“三中心”的框框里跳出来。就在“话题作文”和研究性学习的反复铺垫之后,新课改隆重登场。

新课改提出了“三个维度”的评判标准,新课改有详细的课程计划和各科的课程标准。但是,认真读这些书的有几个人?认真执行的又有几所学校?我们只是在教师们为了评职称而撰写的论文中看到了许多新名词,什么“生本”啊,什么“生成”啊,其中说的最多的就是建构主义。不错,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就是建构主义。中国的教育到新课改走了一个轮回,从现代教育之初跟着杜威亦步亦趋,到新中国开始学习凯洛夫,再到文革的什么都不信,再到文革后的负担越来越重,现在又回到了向西方教育思想学习的老路上。这个轮回就将近一个世纪。

如果真的按照新课改的路子走,或许学生的负担会减轻。遗憾的是,今天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建构主义没有解决中国教育的问题,莫非建构主义水土不服?在中国今天的教育界,分数才是硬道理,分数怎么来的就没有人管了。

我们今天的教育是功利主义的教育,这是早晚要有报应的。其实我们今天的教育现状与新课改无关,与建构主义也无关,只和教育的“政绩观”有关。

中国足球队是名牌教练的坟墓,中国教育是各种教育思想的坟墓。仅此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访云泉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