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挫折教育”的思考

(2013-03-22 12:28:21)
标签:

教育

挫折教育

反思

分类: 教育教学杂感

“挫折教育”的思考

——又见学生跳楼引发的深层思考之三

我楚狂人

在星海学校学生跳楼的相关消息中,反复有人提到“挫折教育”的问题,认为这是学校“挫折教育”缺位,造成学生在小挫折面前经受不起,出现了意外。真是这样吗?

何谓“挫折教育”?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在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许多到达光辉顶点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那些在生活中遭受挫折的人,这是因为,那些自认为自己聪明的人往往会选择走一些所谓的“捷径”,这些所谓的“捷径”往往会丧失一些非常有意义的锻炼机会;而那些生活在逆境中饱经风霜的人,才更能深刻理解什么叫成功。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锻炼提高学生潜能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挫折教育脱胎于“成功学”,是由一个陕西的叫罗明的年轻人最早提出的。挫折教育简言之就是有意识设置一些挫折,培养学生经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备受呵护的中国“小皇帝”、“小公主”而言,心理抗压能力普遍偏弱,因此挫折教育有现实意义。2005年冬天,我曾经有感于日本孩子的挨冻,发表了感言。我当时是这样写的:

……

我们到日本时正值五十年罕见的大雪覆压日本诸岛的日子,我们所在的关西地区算是雪最小的地方,气温也在零下。但是,街上上学的中小学生无一例外的是短裤或短裙,运动鞋,短袜,露着一段小腿。而且从没有看见有家长陪伴,都是自己走着上学,中学生也有骑自行车的。

……

也许有人会说,是不是日本家长的心太狠了?但是孩子们一点也不这样看,认为这很正常,人就得要自我磨砺的。

反观我们的孩子反差太强烈了,我们的孩子真够受宠的,小学门口上学放学一天两堵是中国特有的风景线。不要说“冻” 孩子了,路上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背着书包在后跟着,吃着零食的孩子在前溜达着;公交车上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背着书包颤颤巍巍站着,吃着零食的孩子心安理得坐着,已经叫中国人见怪不怪了。我不知道这样“疼”出来“捧”出来的孩子与“冻”出来的孩子如何竞争!

曾经看到这样一段文字,记不清出处了,说是如果中国的孩子从高处跳下折了腿,家长会心疼地唠叨,再三警告孩子不要冒险。而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日本的孩子身上,家长则会怪他没用,孩子也会不服气地说:“下次跳一个不断腿地给你看。”读到这样的文字,我们没有一点危机感吗?教育的目的不应该是分数,而应该是孩子将来应对客观世界的能力,严酷一点说是生存的能力。基于此,我们是否能让中国的孩子也“冻”一“冻”呢?

……

我想,我们真的应该有点挫折教育了。这是生命的呼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心碎花落时
后一篇:树山梨花似雪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