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我楚狂人
我楚狂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0,423
  • 关注人气:8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张氏义庄想起的

(2013-03-19 16:22:01)
标签:

苏州

张氏义庄

思考

旅游

分类: 姑苏风光

从张氏义庄想起的

我楚狂人

我的老同学王先生是个复员军官,在部队里是正营级,现在退休后发挥余热在守护搬迁后的苏州控保建筑张氏义庄和亲仁堂。我笑话说,这两处控保建筑的级别太高了,营长看门,恐怕要中南海的级别了。

张氏义庄原址在东北街222、224、226、228号,居民杂居其间;亲仁堂原址在东北街210号,搬迁前是平江区医院的车库。尽管苏州市文管会将这两处古建列为012、013市控制保护单位,但是保存情况很不好。张氏义庄的主建筑纱帽厅阴暗潮湿,居民长期在其间生煤炉,烟熏火燎,加上白蚁侵蚀,彩绘已褪色殆尽。另一张宅主要建筑亲仁堂建筑体量较大,雕刻细腻,线条简洁,为典型的草架式结构。但是年久失修,白蚁侵蚀,承重大梁糟朽,整座建筑已成危房。借苏州博物馆建造新馆之际,这两处危房搬迁至园林路的迎春里,加以保护。张氏义庄和亲仁堂整体保护移建工程涉及10座古建筑和l座近代建筑,包括彩绘大厅、楼厅、一支香轩、五界回顶小轩、花篮厅及亲仁堂,总移建面积为2834平方米。连同小庭院总占地面积8亩。苏州太湖古典园林建筑有限公司施工人员,按照文物古建筑施工规范,对移建的张氏义庄和亲仁堂一丝不苟地测绘、拆卸、绘图、编号,确保建筑完整、历史真实、布局照旧、调整恰当,保持原建筑的完整性、封闭性。2004年6月,张氏义庄移建完毕,原汁原味地再现张氏义庄和亲仁堂风貌。苏州古建的功力,独步天下。

所谓张氏义庄是清人张履谦的旧宅以西的祠堂和义庄部分。清光绪三年(1877年)大盐商张履谦以纹银9500两购得太平军忠王府西的汪宅,光绪五年(1879年)入住并开始建补园。解放后张氏后人将补园和老宅捐献给国家,整修后拙政园花园部分及补园统一以拙政园名。1960年拙政园与西面的补园及东面的归田园居合三为一,这就是现在看到的拙政园。而紧邻忠王府的张宅在1960年建苏州博物馆时,便被利用与忠王府一起成为旧苏州博物馆的建筑了。而更西面的张氏义庄部分则划入平江医院院内和民居杂院。

现在看到移建的张氏义庄及张宅的亲仁堂,重现风貌。张氏义庄正厅是一座彩绘大厅,是清乾隆时期建筑,又称纱帽厅,其正脊、梁枋敷有彩绘,枫拱即纱帽上雕有戏文故事,人物服饰飞以金箔,厅后设砖雕门楼,是张氏义庄的精华部分。而亲仁堂是一个规模极弘丽的楠木大厅,即使古建众多的苏州也不多见。

由张氏义庄和亲仁堂的移建,我想到这样几个问题:其一,在苏州,这样的古建和有价值的名人宅第还有多少没有得到保护?还有多少控保建筑和文保建筑在房地产开发中损失了?我日前看到的如郭绍虞故居这样的控保建筑几乎是无人闻讯的地步。其二是移建是不得已为之,如果我们有条件原地保护的话,一定要原地保护,文物的原地保护才价值更高,如北寺塔前的申时行牌坊就失去原真性了。三是,苏州的控保建筑太多,全部靠政府养着空关着肯定不是办法,如何让单位或个人“领养”,这样才不致因为经费问题而保护落空。

总之,我们不能因为苏州的好东西太多而不珍惜。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物一旦受损就是不可逆的。慎之慎之!

从张氏义庄想起的

从张氏义庄想起的

从张氏义庄想起的

从张氏义庄想起的

从张氏义庄想起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