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蒙蒙品震泽

标签:
震泽细雨旅游 |
分类: 姑苏风光 |
细雨蒙蒙品震泽
我楚狂人
江南就是这样,一场绵绵细雨就显出她分外旖旎的风情。难怪聪明的古人抓住了这个最基本的特征,概括出“杏花春雨江南”这样的名句来。其实未必是春雨才让江南变得格外缠绵,只要有一场细雨,江南就会变得风情万种。
诗人戴望舒的《雨巷》似乎已经离开我们很遥远,但是如果你在细雨蒙蒙的时分漫步在江南小镇的石板街上,就会感到戴望舒的朦胧和迷惘似乎并不遥远。细雨中的江南小镇会让人多愁善感,会让人感到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及了,会让人油然想起深藏在心底的人和事。这次,与家人一起在濛濛细雨中漫步在震泽的石板街上就让我想起了在陈墓的岁月:打一把雨伞,穿过悄无人声的街市,推开一扇木门,对着棋友会意一笑,然后就是惯常的手谈。寻常事,不了情。
从师俭堂到禹迹桥的石板街并不很长,大约也就几百米。细雨无声息地浸润了石板街,湿漉漉的,光亮亮的,十分洁净。静悄悄的,似乎听得见老街的呼吸声。街边也如其他开发旅游的小镇一样,有着许多卖小镇美食和旅游商品的小店;但是并不像其他小镇那样主动兜售,一副愿者上钩的架势,显得矜持和内敛。我多年前曾经到过名闻遐迩的震泽中学,就对这种矜持和内敛感到惊讶。震泽中学的学生课间不会大声喧哗,讨论问题都是轻声细语,显得十分有教养,这是我在各地学校中仅见的。我曾经对震泽中学的毛校长表示了叹服之情,因为这绝非是一日之功。去年,在扬州参加一个全国性课题会议,东道主文津中学墙上写着这样的话语,我觉得比什么“模式”都要有价值得多:
文津学生行为要求
三个轻轻
说话轻轻
走路轻轻
举放物品轻轻
但是,显然文津中学的学生还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但是震泽中学已经是多年前达到这样的境界了。这次走在震泽的石板街上,我忽然明白震泽中学的底气何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我的外甥忽然冒出一句妙语来:看了师俭堂,我知道前人是怎样摆阔的。
是的,师俭堂是豪宅,够奢华的了,居然题名“师俭”。如果不“师俭”将会怎样?
震泽是当年辑里丝的生产销售中心之一,震泽的殷实富有是远近闻名的。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也许震泽人的矜持和内敛的底气就在于此。
在绵绵细雨中,在震泽的石板街上慢慢走着,我这样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