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我楚狂人
我楚狂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4,099
  • 关注人气:8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的真谛在哪里?3我是抢分机器

(2012-12-10 08:20:19)
标签:

教育

改革

抢分

分类: 教育教学杂感

教育的真谛在哪里?3

——老学生引起的回顾

                                  我楚狂人 

      

三、我是抢分机器

我辅导自己的学生挑战高考始于1979届。1978年秋,我们学校原任高中毕业班“快班”语文课的教务主任调任县教研室担任语文教研员,而我则临危受命,接任高中毕业班“快板”语文课。1979届,这是应届生开始具备冲击高考的第一届,不再是如1977、1978那样基本上是“老三届”一统天下的局面。1979届,还是叶圣陶先生说的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大约高考录取率是3%。

那个年头教高中毕业班是很辛苦的:没有现成可用的辅导材料,只能根据当时极其简单的考纲自编材料,还得自己在钢板上刻写蜡纸,自己油印。那工艺还是地下党编印《挺进报》的水平。我们这些偏处水网深处的教师,没有参考资料,只能一切自力更生。于是从自己的大学教材里找题目,通信与城市里的同学联系交流题目。刻蜡纸啊,没完没了刻蜡纸,除了上课就是刻蜡纸。右手中指上磨出厚厚的老茧,冰冷的钢板让手上生起冻疮,所以那些年“半指”手套是我们这些毕业班老师的最爱。

那是“语言派”专家主导语文高考的年代,先是叶圣陶、吕叔湘,后来又是朱德熙、张志公等,后来是章熊。于是划分句子成分、改病句、语段排序、词性辨析等语言题成了紧俏货,高中毕业班的语文复习课几乎就是语言课,大学语言课一套全搬上了中学讲坛。那时,我的语文课就是我自己说的“帮助学生骗分”,至于语文素养的熏陶,真的顾不上了。于是苦恼:难道教书就是只是“帮助学生骗分”?

应该说,我很有“帮助学生骗分”的天分。我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善于总结各种题型的解题规律,甚至加以公式化;我善于接受新题型,如率先解析“舶来品”选择题,并总结出“排除法”等简明的解题途径。所以我的毕业班语文课不抢课时,但是成绩始终很好。这样,搭班的数理化老师很满意,领导也很满意,学生更满意——没有学生喜欢题海战的老师的。

我坐稳了高中毕业班把关教师的位置,从1979届到1989届,连续担任高中毕业班语文课。(调回苏州,又继续从1990届到1992届连教三年毕业班)我编写的试卷和讲义,经常被县教研室拿去全县使用,我的课堂里外地听课老师不断。我似乎很成功。但是,我苦恼——难道语文课只是为了抢分?

我从1980届学生开始,悄悄进行着这样的尝试,那就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我坚信叶圣陶先生的那句话:“教是为了不需要教。”1984年开始,我帮助学生从“无谓失分”中寻找增长点。这就是我后来回苏州之后开始的“非智力因素开发”的原型。

所以,在恢复高考的前十多年,我是一个“帮助学生骗分”的能手。但是我毕竟在反思。我在想,到底什么才是教育的真谛?

三、我是抢分机器

我辅导自己的学生挑战高考始于1979届。1978年秋,我们学校原任高中毕业班“快班”语文课的教务主任调任县教研室担任语文教研员,而我则临危受命,接任高中毕业班“快板”语文课。1979届,这是应届生开始具备冲击高考的第一届,不再是如1977、1978那样基本上是“老三届”一统天下的局面。1979届,还是叶圣陶先生说的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大约高考录取率是3%。

那个年头教高中毕业班是很辛苦的:没有现成可用的辅导材料,只能根据当时极其简单的考纲自编材料,还得自己在钢板上刻写蜡纸,自己油印。那工艺还是地下党编印《挺进报》的水平。我们这些偏处水网深处的教师,没有参考资料,只能一切自力更生。于是从自己的大学教材里找题目,通信与城市里的同学联系交流题目。刻蜡纸啊,没完没了刻蜡纸,除了上课就是刻蜡纸。右手中指上磨出厚厚的老茧,冰冷的钢板让手上生起冻疮,所以那些年“半指”手套是我们这些毕业班老师的最爱。

那是“语言派”专家主导语文高考的年代,先是叶圣陶、吕叔湘,后来又是朱德熙、张志公等,后来是章熊。于是划分句子成分、改病句、语段排序、词性辨析等语言题成了紧俏货,高中毕业班的语文复习课几乎就是语言课,大学语言课一套全搬上了中学讲坛。那时,我的语文课就是我自己说的“帮助学生骗分”,至于语文素养的熏陶,真的顾不上了。于是苦恼:难道教书就是只是“帮助学生骗分”?

应该说,我很有“帮助学生骗分”的天分。我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善于总结各种题型的解题规律,甚至加以公式化;我善于接受新题型,如率先解析“舶来品”选择题,并总结出“排除法”等简明的解题途径。所以我的毕业班语文课不抢课时,但是成绩始终很好。这样,搭班的数理化老师很满意,领导也很满意,学生更满意——没有学生喜欢题海战的老师的。

我坐稳了高中毕业班把关教师的位置,从1979届到1989届,连续担任高中毕业班语文课。(调回苏州,又继续从1990届到1992届连教三年毕业班)我编写的试卷和讲义,经常被县教研室拿去全县使用,我的课堂里外地听课老师不断。我似乎很成功。但是,我苦恼——难道语文课只是为了抢分?

我从1980届学生开始,悄悄进行着这样的尝试,那就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我坚信叶圣陶先生的那句话:“教是为了不需要教。”1984年开始,我帮助学生从“无谓失分”中寻找增长点。这就是我后来回苏州之后开始的“非智力因素开发”的原型。

所以,在恢复高考的前十多年,我是一个“帮助学生骗分”的能手。但是我毕竟在反思。我在想,到底什么才是教育的真谛?

教育的真谛在哪里?3我是抢分机器

教育的真谛在哪里?3我是抢分机器

教育的真谛在哪里?3我是抢分机器

缺了我这个班主任

教育的真谛在哪里?3我是抢分机器



教育的真谛在哪里?3我是抢分机器
我与1984届学生在一起(周明德老师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