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东北战争概述9
(2012-11-21 08:08:52)
标签:
明末明清东北战争将领文化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明清东北战争概述9
——明史札记之三十七
我楚狂人
3.袁应泰
袁应泰(?—1622年)字大来,凤翔(今属陕西)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东林党人,所在有政绩。授临漳知县。他筑长堤四十余里,捍御漳水。又调任河内,引沁水穿太行山,开挖广济河渠,成二十五堰,溉田数万顷,邻邑皆享其利,至今广利渠首还有明代“袁公祠”。黄河在朱旺决口,役夫多死者。应泰设席为庐,饮食作止有度,民欢然趋事,治行冠两河。
泰昌元年九月,东林当权,擢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逾月,熊廷弼下狱,擢袁应泰兵部右侍郎兼前职,代廷弼为经略。应泰受事,即刑白马祀神,誓以身委辽。疏言:“臣愿与辽相终始,更愿文武诸臣无怀二心,与臣相终始。有托故谢事者,罪无赦。”熹宗优诏褒答,赐尚方剑。乃戮贪将何光先,汰大将李光荣以下十余人,遂谋进取抚顺。议用兵十八万,大将十人,上奏陈方略。
袁应泰治军非其长,一反熊廷弼持法严,部伍整肃之所为,迂腐地认为应该宽仁爱民,于是改变了不少军纪。此时值小冰河期,蒙古诸部大饥,多入塞乞食。应泰又发起了妇人之仁,他对左右反对者说:“我不急救,则彼必归敌,是益之兵也(我们朝廷不救他们,他们就要到敌人那里去当雇佣兵了,这是白白增大了建州叛军的实力吗)。”于是下令招降。来投降的蒙古人逐步增多,袁应泰把他们安置在辽阳、沈阳这两大要塞,每月给他们发粮食,与百姓杂居。结果这些人潜行淫掠,“居民苦之”。
第二年(天启元年)的农历三月十二,建州叛军大举进攻沈阳。总兵官贺世贤、尤世功出城力战,败还。明日,蒙古降人内应,城于是被攻破,二将战死。总兵官陈策、童仲揆等率领浙江兵、四川兵和土家族土司私兵的援辽军3万余人赴援,在混河与叛军恶战,亦战败阵亡。袁应泰撤除奉集、威宁等堡垒的守军,并力防守总基地辽阳,引水注濠,沿濠列火器,兵环四面守。三月十九,叛军临城。袁应泰亲自指挥总兵官侯世禄、李秉诚、梁仲善、姜弼、朱万良等率领诸军出城五里迎战,作战不利,损折甚多。明日,叛军掘城西闸以泄濠水,分兵塞城东水口,击败诸将援军,遂渡过壕沟。叛军骑兵从其他地方赶来增援的越来越多,诸将兵都被击败,向辽阳城溃走,被杀被溺死的不计其数。袁应泰入城,与巡按御史张铨(齐党成员)等人分别到各个城门督战固守。按察使司的高出、牛维曜、胡嘉栋及督饷郎中傅国一齐逾城逃遁,人心逐渐涣散。又过了一天,叛军攻城更加猛烈,袁应泰指挥诸军列楯(大盾牌)大战,又败。薄暮,谯楼失火,贼兵从小西门入城,城中大乱,蒙古降人和一些汉奸引导叛军扑向各个要地。袁应泰坐在城楼上,知道大势已去,长叹着对谓张铨曰:“您没有守城的责任,应该快逃走。吾就死在这里了。”遂佩着尚方宝剑和官印自缢而死。妇弟姚居秀也追随他而去。仆人唐世明抱着尸提大哭,纵火焚楼而死。朝廷听说了此事,追赠他为兵部尚书,给予祭葬,让其一子得到荫官。张铨也自杀殉国。
袁应泰是一个好的地方官,治水理财都有一套。但是不知兵,瞎指挥,其宋襄公式的仁义招致大败,明军损失极其惨重。这是朝廷用人不明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