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名人馆随想2
(2012-11-11 07:48:32)
标签:
苏州名人馆旅游 |
分类: 姑苏风光 |
苏州名人馆随想2
我楚狂人
二、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有诗云:“乱花渐欲迷人眼。”苏州自古名人太多,明清以来人物尤盛,于是苏州名人馆产生了幸福的烦恼:该选谁?不选谁?这本来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但是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都会提出疑义,毕竟445人对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苏州来说,真的太少了。
举几个例子来说吧,清初人物选了诗人汪琬,但是没有选与之齐名而且对垒的诗学大家叶燮,更没有选叶燮的弟子诗学大家沈德潜。叶燮(1627~1703,即生于明天启七年崇祯帝继位年,卒于清康熙四十二年),字星期,号己畦。父叶绍袁(1589 ~1648)为前明南京剑术教习,后升任国子监助教,文武双全;母亲沈宜修(1590—1635)出身吴江名门,她的从伯父就是词曲大家,昆曲“吴江派”首领沈璟,沈宜修能诗善文,是明末最优秀的闺阁诗人之一。叶燮是叶绍袁、沈宜修第六子。康熙九年(1670)进士,十四年任江苏宝应知县。任上,参加镇压三藩之乱和治理境内被黄河冲决的运河。不满三年,因耿直不附上官意,被借故落职。主要著作为诗论专著《原诗》和诗文集《己畦集》。叶燮作诗学划时代的著作《原诗》,他是有清一代最重要的诗学大家,其诗学成就一时无二,影响巨大。沈德潜选《唐诗别裁》,创“别裁”一格,影响了整整两百年。应该说,他们师生的成就在诗人汪琬之上。但是没有入选。
清代名医叶桂(即叶天士)入选,理所当然。但是与其名声建树相近,旗鼓对垒的名医薛雪(也是叶燮的学生)没有入选,这就奇怪了。没有“扫叶山房”与“踏雪山庄”的对垒,吴门医派的传承就是不完整的。
再说现当代吧,我们取了苏州籍的院士,这个选择标准无可厚非,可以说也是无法选择的时候的一个办法。但是这样一来,就产生问题了:有些文科人物怎么办?还有因为这样那样原因没有评上院士而建树极高的人物怎么办?
先说文科人物,吕叔湘、钱穆都没有入选。这两位都在苏高中担任过教职,都在自己的领域里是领军人物,不入选怎么也说不过去。
再说不是院士的学术大师。中国的青霉素之父、中国现代农学高等教育的奠基人樊庆笙教授,自谦年事已高,放弃了院士评选的机会。试想,没有樊庆笙,没有国产的青霉素,中国的抗战将会怎样?不敢想象。但是樊庆笙先生就因为自己的高风亮节没有院士的头衔,也就不得入选苏州名人馆。樊庆笙教授高格,也许在天国并不在乎这样的虚名,但是这是我们这代人给后世应有的交代。
总之,苏州的人物太多了,选也难。出个点子,能不能广泛征集一下意见,搞一个名录补遗呢?我看这应该是可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