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也说东林4

(2012-09-26 07:27:25)
标签:

感悟随笔

人文/历史

文化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也说东林4

——明史札记之三十三

我楚狂人

四、东林末节

东林党的末节并不光彩,李自成进京后多有东林党人投降,做了大顺朝的官,这就让南明小朝廷掌权的阉党余孽马士英、阮大铖辈可以借“逆案”进行整治清算了。清军南下,东林党头面人物钱谦益,以可笑的“水太凉”为借口,拒绝了柳如是劝其殉国,带头降清。后来又暗中与鲁王小朝廷眉来眼去,弄得入《贰臣传》的下场。晚期的东林党已经成了一个笑话。

自宋人欧阳修的《朋党论》一出,自命清流者再也不讳言“朋党”了,东林党人更是达到了极致,他们不讳言“党”,常以“吾党”自称。在他们的语汇中,“党”已不是“同乡”、“乡党”之意,而是“同道”、“同志”、“志同道合”之意。在高攀龙、钱一本看来,小人可以有党,君子也可以有党。主张不要惧怕小人以“党”字倾君子,也没有必要以无党自命。刘宗周则更认为小人无党,而君子以同道为朋,以自绝于小人为党,将党视为正人君子的代名词,给“党”、“朋党”这一概念做了新的诠释,改变了贬义的内涵。正因为如此,东林党党同伐异,视为当然。他们以党派为是非标准,这就是东林党处事失诸偏颇的根子。东林党利用朝野对阉党的厌恶,对于阉党的一些利国利民的政策也不分青红皂白加以排斥,自己却提不出任何好的办法。罔顾国内严峻的形式,清谈终日,治国全无良策。

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时候,崇祯帝撞钟,文武百官包括一大批东林党人无一觐见的,而唯一一个陪在崇祯帝身边的人,并陪着他死去的,就是太监。一个严峻的冷笑话。

崇祯死前说过,朕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前半句是自我辩解,可以商榷;后半句说得极是,东林党就是亡国之臣。

但是复社是以东林党继承者自居的,复社中的那些极有影响的遗民学者在有意无意间美化了东林党,以至于我们看到的并不真实。今天我们重温东林党这段历史,就是要警惕精英误国,清谈误国。我想,这有现实意义。

附录:一位网友统计了一些数据,摘引一下,供参考。

天启元年,执政的是东林党。辽饷合计是四百四十五万六千一百八十六两,田赋就收了四百二十万两,占辽饷的百分之九十五。

天启二年,魏忠贤执政,田赋一百八十万两,占百分之六十二,三年是百分之七十五。但是在四年的时候又增加到了百分之八十五。问题就出在天启四年上,大家看,三年时杂项是一百零一万两,而到四年时,锐减到五十万两。天启四年,正是魏公公向东林党动手的时候,正是由于东林党在经济政策上屡次反扑,导致了天启决定除掉东林党。

东林党除掉后,天启五年,辽饷是四百九十九万二千六百八十两,但是农业税丝毫未加,还是三百六十一万两,一直到七年,天启逝世时,辽饷都猛增到了五百四十万两时都是这个数字,农业税丝毫未加。田赋占辽饷的百分比也从四年的百分之八十五,降到五年的百分之七十二,六年和七年的百分之六十六。魏公公猛增的是盐税,杂项和关税(做生意跨地域运货物要交的钱)。

到了崇祯上台,启用袁崇焕,(启用袁崇焕的时间为天启七年十一月十九日)尽力压缩辽饷,从天启七年的五百四十万两,压缩到三百九十万两。但是占最大头的田赋没减多少,而杂项,盐税,通关税却各自减了半。田赋猛增到百分之七十七,随着辽东战事逐渐吃紧,又开始增加田赋,终于逼反农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国庆节快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