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者李卓吾1
(2012-09-06 07:17:45)
标签:
人文/历史文化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叛逆者李卓吾1
——明史札记之三十一
我楚狂人
在明朝中期,有一位这样的思想家,他蔑视礼法,独立特行,傲视当世,为当时所不容,这就是左派王学的异类李卓吾。在那个“史无前例”的日子里,李卓吾为“老人家”青睐,在身后几百年大走其时,我也是在这一时期接触了这位卓越的思想叛逆者。其实李卓吾是知道自己不容于当世的,只要看到他的著作命名为《焚书》、《续焚书》、《藏书》就知道了。他知道,他的思想在当时只能被“焚”,也只能“藏诸名山”以待来者。
李贽(1527~1602)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一年举人,不应会试。历任共城知县、国子监博士(相当于国立大学系主任,呵呵),万历中为姚安知府(今属云南)。旋弃官,寄寓黄安、麻城(今属湖北)。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杂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被诬,下狱,自刎死。李贽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
一、惊世骇俗的奇人
李卓吾一生行径,惊世骇俗。据《卓吾论略》:“居士生大明嘉靖丁亥之岁,时维阳月,得全数焉。”即李贽生于1527年10月。今新编的《泉州市志》、《南安县志》均从其说。一向说是福建泉州人或晋江人,但是现在有人考证是福建南安人,这是基于1974年之后陆续出土和发现的大量墓志铭、碑记、宗族谱志所证实的。所以现在多从此说。明万历三十年壬寅(1602年)三月十六日,李贽在狱中自刭,享年76岁。葬于河北通州北门外马氏庄迎福寺侧,1953年10月迁至通州城北通惠河北岸大悲林村(今西海子公园)。
李卓吾出身在一个具有特殊背景的家庭,李家世代从事海上运输业,这在“禁海”的明代就是非法行业。李家在通商过程中接触了伊斯兰教,与伊斯兰教女子通婚,甚至李家也有人信奉了伊斯兰教,这些都给李家打上了思想叛逆的记号。正如此,有人怀疑李卓吾是回族,这是说偏了。
嘉靖三十年,李贽26岁中福建乡试举人。这本来还算科场得意,但是他却出人意外放弃参加会试。嘉靖三十五年(1556)以举人资格授河南共城教谕。三十九年,擢南京国子监博士,数月后,父白斋公病故于泉州,回乡守制。时值倭寇攻城,他带领弟侄辈日夜登城击柝巡守,与全城父老兵民同仇敌忾。嘉靖四十二年任北京国子监博士。“三年服阕,尽室入京……居京邸十阅月不得缺,囊垂尽,乃假馆授徒。馆复十余月乃得缺。称国子先生如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