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倭名将俞大猷7
(2012-08-21 07:24:25)
标签:
人文/历史文化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抗倭名将俞大猷7
——明史札记之二十九
我楚狂人
七、名将晚景
嘉靖四十二年(1563),俞大猷徙镇南赣。
嘉靖四十三年(1564),俞大猷改镇广东潮州。倭寇2万与大盗吴平部众互为犄角,而侗民蓝松三、伍端、叶丹楼等武装日掠潮、惠,福建又有程绍禄作乱延平,梁道辉侵扰汀州,俞大猷逐一平复。吴平降而复叛,掠民舟出海远遁,闽广巡按御史交章论劾,俞大猷坐夺职。李亚元倡乱河源、翁源,总督吴桂芳留俞大猷讨之,俞大猷行反间计,携其党亲捣其巢,生擒李亚元,夺还被掳男女八万余人。乃还俞大猷职,任广西总兵官,授平蛮将军印。继平王世桥叛乱,进署都督同知。
隆庆二年(1568),海贼曾一本犯广州,寻犯福建,俞大猷合郭成、李锡军擒灭之,录功,进右都督,还镇广西。在广西任上,俞大猷捐俸重建家乡濠市桥。
隆庆五年(1571),俞大猷擒杀广西古田僮(壮族)巨盗黄朝猛、韦银豹等人,进俞大猷世袭指挥佥事。
隆庆六年(1572),巡按李良臣参劾俞大猷奸贪,虽兵部力持公论,仍诏还籍候调。事平,起为南京中军右府佥事,未任,以都督佥事为福建总兵官。
万历元年(1573)秋,俞大猷已七十高龄,因计议进攻澎湖倭寇失利,又被夺职。复以署都督佥事起右府佥书,领车营训练。至是,三疏乞归。
万历八年(1580)卒于家中,年七十八,直至死前还在领兵训练。赐祭葬,赠左都督,谥武襄。其墓在福建晋江县磁灶镇苏垵村,刑部尚书潘湖人黄光升为铭其墓,其墓志铭上半部现珍藏于晋江博物馆。广东的崖州、饶平,福建的武平、金门,浙江的宁波等地都建祠祀奉。
和戚继光相比,俞大猷打过不少败仗,而戚继光一生未尝一败,这是俞大猷比不上的。但是俞大猷的败仗,大多是上司瞎指挥造成的。大不幸。戚继光一生有中枢支持,少有坎坷;而俞大猷几起几落,竟至落职下狱的境地。好像总有人与俞大猷过不去。我考虑再三,似乎找到一个原因,不知对不对?这好像与俞大猷的坚持儒家理学思想有关系。俞大猷是闽学的中坚力量,而且喜欢与王学观点争执。当时是王学占主导地位,如徐阶、张居正都是王学观点。那么有人为了攀附首辅而打击闽学的俞大猷,完全是可能的。中国历史上这样的事情还少吗?这是俞大猷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