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政治家张居正5
(2012-08-08 07:19:32)
标签:
人文/历史文化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伟大的政治家张居正5
——明史札记之二十六
我楚狂人
四、身死而政息
张居正改革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得到了历史的认可。但是改革家张居正却一直在受到责难和诽谤。尤其是叫人痛心的是,张居正身死而政息,明王朝无可挽救地朝着衰亡的深渊迅速滑落。
张居正的父亲去世,他已经19年未能见到父亲了。但是,为了害怕改革半途而废,他没有“丁忧”回家“守制”,他选择了“夺情”(指情势所迫,绝对不能离开岗位,经皇帝批准,留任执政)。这就是被后世诟病的“恋栈”,即贪恋权位。但是事实上,在人治的时代,想要做点事情,也许这是唯一的选择。
万历八年,神宗皇帝年满18岁了。而“元辅张先生”也执政了九年了。九年来,张居正力肩重任,已经积劳成疾。他不过才五十多岁的年纪,给人的印象就已经是未老先衰之态:形神疲惫,气血壅塞,须发花白,精神委顿。绝顶聪明的张居正决定见好就收,在这一年的三月,张居正正式向神宗提出了“乞休”的请求:“伏望皇上,特出睿断,亲综万几,博简忠贤,俾参化理,赐臣骸骨生还故乡。”
但是,丝毫没有亲政的思想准备的神宗皇帝毫不犹豫地下旨婉言慰留,并恩赐“白金麒绣御膳坐蟒”等贵重器物,以表诚意。
两天后,张居正再次上疏乞休,重申自己“惴惴之心,无一日不临于渊谷”的忧心,同时还安慰皇帝:我此次求去,只是请假休息,并不敢以辞职而“决计长往”;国家或有大事,皇上一旦召唤到我,本人一定“朝闻命而夕就道”,就是拚上性命也不敢推辞。
张居正是知道伴君如伴虎的浅显道理的,他想平安离开。
面对张居正的坚决态度,万历皇帝本来是准备同意张居正告退的。但由于李太后要强留张居正等原因,张居正最终留了下来,又殚精竭虑干了两年。万历十年六月二十日(新历7月9日),张居正病逝,撒手人寰。死后,神宗为之辍朝,赠上柱国,谥“文忠”。
但是很快,死后的张居正就不得安宁了。张居正逝世后的第四天,御史雷士帧等七名言官弹劾潘晟,神宗命潘致仕。潘晟乃张居正生前推荐的接班人,潘的的下台,成了“倒张”的风向标。不久,言官把矛头指向张居正。于是神宗下令抄家,并削尽张居正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而且张居正也险遭鞭尸。张居正的家属饿死的饿死,流放的流放,后万历在舆论的压力下中止进一步的迫害。一代能相身后竟落得如此下场。
人亡而政息,张居正在位时所重用一批官员有的削职,有的甚至弃市。而朝廷所施之政,也一一恢复以前弊端丛生的旧观。整个神宗一朝,没有人敢为居正呼冤。直到天启二年(1622年),垂危的明朝才想起昔日的大功臣张居正,予以复官复荫。但是,大明朝再也没有张居正了。
万历为什么在张居正死后这么快就翻脸呢?有史料说是张居正把这个小皇帝管得太严了。有这样的轶事记载:据传,一日万历读书,念到“色勃如也”时,误将“勃”读成了“背”。突然听见身边一声大吼:“这个字应该读‘勃’!”差点把小皇帝吓傻了。又说十六七岁的万历无事可干,就只有找人玩,找到了身边的太监,太监干什么,他就干什么,太监喝酒,他也喝酒,不过万历喝酒喜欢闹事。万历八年的一次万历喝醉了,找到一个太监要他给自己唱歌,但那个太监不会唱歌。他闹的事马上就传到了太后那里,太后生气地叫万历看《汉书·霍光传》,意思就是,如果万历再不听话,就像霍光一样把他废掉。万历把这笔账记在了张居正头上。
张居正辛苦十年,战战兢兢,殚精竭虑。但是在万历皇帝的心里,张居正就是侵夺了自己的皇权。这就是皇帝的逻辑。
身处皇权时代的张居正,其悲剧早就注定。但是真正的悲剧却是明皇朝本身无可挽回的颓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