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1
(2012-07-25 06:49:25)
标签:
人文/历史文化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土木堡之变1
——明史札记之二十三
我楚狂人
公元1424年,明成祖驾崩,享年65岁,享国23年。其长子朱高炽(1378-1425) 即位年号“洪熙”,在位1年,享年48岁,庙号仁宗。仁宗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些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1425年仁宗驾崩,仁宗长子朱瞻基(1398-1435)即位,年号“宣德”即位,在位11年,享年38岁,庙号宣宗。明宣宗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仁宣两朝,守成有余。
明宣宗驾崩,其长子朱祁镇(1427-1464)即位,年号“正统”;“天顺”(1435-1449;1457-1464)在位,在位23年,庙号“英宗”。
明英宗即位时年仅9岁。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喇大举南侵,太监王振挟年轻的英宗亲征,结果在土木堡大败,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
明英宗年间明朝北方的边界上崛起了一支强大的蒙古人部族,号称瓦剌。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野心勃勃的也先继承瓦刺王位后,同明朝就开始发生磨擦。明英宗的大太监王振本来是英宗儿时的玩伴,深得宠信。王振本来想讨好也先从中获利,但由于贸易磨擦,激化了矛盾,战争终于爆发了。
事情的起因并不复杂,先是也先派了两千多人跟明朝做买卖,为了多得一点赏赐,谎报了贸易的人数。这件事给王振知道了,便说也先欺骗朝廷,单方面削了价,只给也先五分之二的钱,还下令礼部不给来贸易的人吃饭。于是蓄谋已久的也先找到了发兵的理由,以此为口实,发兵攻打山西大同,战争初期明朝守军节节败退,告急军情很快传到了北京。“兵锋甚锐,大同兵失利,塞外城堡,所至陷没。”
明王朝本来已经派了驸马都尉井源率兵四万去增援大同了,但是王振却还想扩大这次冲突,借机建功巩固自己的地位。再说他的家乡就在大同附近,怕瓦剌人侵占自己在家乡的田庄。于是便竭力劝明英宗御驾亲征。于是,二十三岁却还小孩般玩性明英宗朱祁镇在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了。
明英宗听信王振谗言,以为瓦剌不堪一击,御驾亲征只是一次玩耍。因此不顾百官阻扰,一意孤行,匆促出征。明英宗正统十四年七月十七日,明英宗和王振带着五十万临时拼凑起来的队伍出发了。出发前只把北京交给弟弟朱祁钰留守,一不商量作战方略,二不安排好后勤保障,一切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儿戏般出征了。7月19日明军出居庸关,过怀来,至宣府。8月1日,明军进达大同。也先为诱明军深入,主动北撤。王振看到瓦剌军北撤,仍坚持北进,后闻前方惨败,则惊慌撤退。本欲使英宗于退兵时经过其家乡蔚州 “驾幸其第”,又怕大军损坏他的田园庄稼,行军路线屡变。至宣府,瓦剌大队追兵追袭至,明军3万骑兵被“杀掠殆尽”。13日,狼狈逃到土木堡,瓦剌军紧逼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