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校先河

(2012-04-14 07:40:33)
标签:

感悟随笔

教育

分类: 教育教学杂感

苏校先河

我楚狂人

今年,2012年,苏州市第五中学的前身萃英中学办学至今已经120周年,苏州市第五中学的另一前身圣光中学办学至今也整整70周年了。120年的风风雨雨,120年的潮起潮落,如今这120年的老校终于如愿迈入江苏省四星级高中的行列,老树绽开了绚烂的新花。抚今追昔,不禁想起了前人艰难的创业历程。

120年前,公元1892年,也就是前清光绪十八年壬戌,有个傻乎乎的美国人携铜钟一口,漂洋过海,历尽艰辛,来到了苏州,他就是美国基督教北长老会派传教士海依士博士。海依士在苏州葑门十全街租赁民房,创办了萃英书院。虽然创办之初只招收了5名学生,但其中3名是中学生。根据“中学”这个概念界定看,该书院是整个苏州地区真正意义上中学的开端。1900年,即清光绪二十六年,海依士在美国募捐到了一笔资金,把学员搬迁到了木杏桥堍办学。后来因经费困难,海依士又把书院搬迁到了阊门外上津桥堍,改名两等小学。1911年,清宣统三年,美国教会派白朗博士到苏州视察后,拨给学校一笔巨款,才在阊门外义慈巷兴建了像样的校舍,同时,两等小学改名萃英中学。也就是说,萃英书院于1911年正式改名为萃英中学。

从1850年后,就有好几起传教士进入苏州地区创办新式学校的尝试,但是都没有存活。惟独海依士的萃英书院历尽艰难存活下来了,而且越来越壮大,越办越好,终于成为那个时代苏州人认可的优质教育资源。在老苏州的心目中,萃英中学就是优质教育的代名词。所以,民国元老叶楚伧先生曾经给萃英中学题词曰:“尽东南之美。”叶楚伧先生引用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的成句赞美萃英中学人才辈出,绝非溢美之词,萃英中学的教育成就当得起这样的赞誉,只要看看校史馆里那些优秀的教师和学生的身影就可以知道了。那个时候,来自上海、无锡、常熟、昆山等周边城市的学子纷纷慕名前来求学,真是一派“尽东南之美”的盛况。

萃英书院从办学第一天起就开始文理分学科的新式教育,所以这是苏州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学校。在苏州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百年老校比比皆是,百十年的老校也不乏其例,但是一百二十年的老校仅此一家。正是因为萃英中学在苏州现代教育史上的开拓性的地位,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的王世杰给萃英中学题词:“苏校先河。”

1952年,著名爱国将领张治中将军任董事长的圣光中学与萃英中学合并办学,学校改名为苏州市第五中学校,至此学校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苏州市第五中学校评为苏州市重点高中,并转评为江苏省二星级高中。2005年,学校高分晋升为江苏省三星级高中。同年苏州市虎丘高中与五中合并办学。2012年学校通过了江苏省四星级高中的验收,进入更高的发展平台。

从1911年起,萃英中学和它的直接继承者苏州市第五中学一直就在义慈巷这块宝地繁衍生息,这是苏州市熔中西文化于一炉,集古今精粹在一园的中西合璧古今交融文化特色最典型的中学。学校北邻著名历史街区山塘街和世界文化遗产留园,西接“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寒山寺,东靠老苏州繁华的象征阊门和石路闹市区,集萃凝英,人杰地灵。校园内有五百年的“踹石”,四百年的古樟树,三百年的古戏台,二百年的清代刻本,百年的萃英中学老校舍,绿树掩映,弦歌不绝,是苏州历来著名的“名教地”,是实至名归的传统历史名校。

今天,在苏州市第五中学的校园里,还能看到创始人海依士博士从美国到来的铜钟,这口1885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铸就的铜钟,从美国到中国队苏州,从葑门十全街到木杏桥,从木杏桥到上塘街到义慈巷,120年来一直伴随着五中人。它曾经是上课下课的讯号,如今是历史的印记。铜钟将陪伴着五中人继续辉煌,铜钟将为来者述说创业者的艰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