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议实验学校

(2012-01-06 07:52:27)
标签:

教育

感悟随笔

分类: 教育教学杂感

小议实验学校

我楚狂人

家里一个不从事教育事业的亲属无意间问我一个问题:什么是实验学校?我知道他是有感于实验学校处处开花的现实才问这个问题的。是啊,什么是实验学校?

实验学校在我国是解放以后才有的概念,如最初北京的景山实验学校。所谓实验学校就是教育实验探索的基地,首先应该有课题,简言之有实验内容和试验计划。其次,实验学校的教育实践都应该是环绕着这个课题展开的。再者,那就是实验获得成功或阶段性成果就应该有所辐射有所推广的,它是孵化器。我想,当年的背景景山学校就是这样的实验基地:它探索者学制的改革、教材的改革和教法的探索,它的景山模式也有所推广展示。这就是实验学校的本来面目。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实验学校开始多起来了,产不多每个市及每个区、每个县都有实验小学,这些学校并没有自己的实验课题,更谈不上学制、教材、教法之类的根本性意义上的实验。说白了,就是重点小学。不是不让搞重点小学吗?不是小学要搞均衡化教育吗?我就换个名目,叫做实验小学。这个事情应该是“文革”前就开始了。“文革”后,教育事业复苏,教育资源面临重新大洗牌,于是实验幼儿园、实验初中、实验高中都应运而生,挂上“实验”二字,登时身价倍增;至于实验之有无倒成了末节。自从“双语教育”大走其时以后,“双语实验学校”成了一时之时髦,可以说是遍地开花。这些实验学校,教育实验是没有的,就是借着名目多收钱。仅此而已。

所以,如果现在回答什么是实验学校,还真不好说。是重点学校?可能是。是高收费学校?也可能是。是私立贵族学校?也可能是。就是不会是教育实验基地。我们的“实验”二字就这样地功利化了。

其实,追根溯源,实验学校制度,从诞生之初,就是一种从上而下的教育实验制度,这不符合教育的规律。教育不是几个天才一拍脑袋能解决的问题,也不是长官意志能够左右的事情。教育应该是教育从业人员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并从中找到其规律的过程。你看杜威也罢,苏霍姆林斯基也罢,陶行知也罢,都是在教育实践中寻找规律,总结教育实践的得失,而形成理论的。并不是先立一个实验课题,找一所实验学校,进行功利的实验的。再看我们古代的教育家,无论孔子、范仲淹、朱熹、胡瑗,他们也都是在教学试验中逐步总结得失,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体系的。所以我说,实验学校本身带有工业化时代的特质,就是工厂里产品实验室的思维迁移。这与工业化时代教育追求“批量生产”的指导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所以这个问题可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实验是行政命令式的自上而下为好,还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地自下而上为好?值得思考。

所以我说,解放以后的实验学校模式在今天也许可以重新定位了。而打着实验学校的招牌不搞实验,光顾收钱的做派,则可以休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