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初诸将2汤和

(2011-12-16 08:00:29)
标签:

人文/历史

文化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明初诸将2

——明史札记之九

我楚狂人

二、汤和

汤和(1326~1395),字鼎臣,濠州(今安徽凤阳)人。为人谨慎,沉敏多智。元至正十二年(1352),参加郭子兴起义军,授千户。次年归属朱元璋。在渡长江、占集庆(今南京)、取镇江(今属江苏)诸战中,屡破元军,累功升统军元帅。十七年,镇守常州(今属江苏),多次击败张士诚部。二十七年,为征南将军,在浙东击败方国珍部,俘获2.4万人、海船400余艘。尔后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获占据延平(今福建南平)的陈友定。继又从徐达率军征今山西、甘肃、宁夏等地。明洪武三年 (1370)封中山侯。次年为征西将军,在傅友德部从陆路配合下,与副将军廖永忠率水军溯长江西进,抵重庆,迫夏国主明升出降。九年,以征西将军进兵延安(今属陕西),迫使伯颜帖木儿乞降。十一年,封信国公。十七年,巡视海防。二十年,在浙江沿海先后设卫所城59处,使倭寇不得轻入。后因年迈,自请还乡。二十八年八月病卒。

汤和幼孤,和朱元璋是好友,长朱元璋三岁。是他写信邀请朱元璋参加郭子兴部,今后才有朱元璋娶郭子兴义女为妻,继而在郭子兴死后代领其军,争霸天下的基础。也是他与徐达在朱元璋初露头角时带头树立其威信。《汤和传》记载:“从取和州。时诸将多太祖等夷,莫肯为下。和长太祖三岁,独奉约束甚谨,太祖甚悦之”。所以是朱元璋的亲信。

汤和的军事才能在朱元璋部下不是一流的,但是其战功也不可小视。徐达领兵对张士诚作战时,汤和坚守常州,巩固大军后方,这是汤和独当一面的开始;洪武初年,率军取方国珍,擒陈友定是其军事生涯的辉煌顶点;攻明玉珍,因落后于傅友德诸军而不得赏赐;从征北伐,进封信国公;晚年应朱元璋之请,出山到沿海防备倭寇,选浙东民五万八千余人戌守,使倭寇不敢轻犯,是其最后的辉煌。

汤和是被朱元璋骂惯了的将领,因为守常州时发了几句很不得体的牢骚,被朱元璋骂了一辈子。洪武十八年(1389年)主动告老还乡,正合朱元璋收诸将兵权的心思,于是赐第凤阳。朱元璋麾下汤和年资最高,朱元璋很希望汤和的主动告退能起表率作用。明史记载说:“帝(朱元璋)春秋浸高,天下无事,魏国(徐达)、曹国(李文忠)皆前卒,意不欲诸将久典兵,未有以发也”。而汤和“以间从容言:‘臣犬马齿长,不堪复任驱策,愿得归故乡,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帝大悦”。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汤和已患病无法讲话,见到朱元璋时,嘴角留着涎水,支撑着向皇帝行礼。退休后,汤和为人谨慎,《汤和传》说:“和晚年益为恭慎,入闻国论,一语不敢外泄。媵妾百余,病后悉资遣之。所得赏赐,多分遗乡曲,见布衣时故交遗老,欢如也”。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八月病卒。追封东瓯王,谥襄武。汤和是朱元璋麾下诸军享年最高的名将,寿70。而常遇春仅40,李文忠、邓愈41岁,徐达也仅54岁。

汤和墓高3.6米,宽3.9米,面积达40平方米,墓碑高6.25米,墓阶下有对称的石翁仲、石狮、石羊。汤和逝后,其子孙改信国公府为汤氏家祠,朱元璋御赐楹联曰:“千年不朽勋臣府,万古长青信国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