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主要对手3

标签:
人文/历史文化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朱元璋的主要对手3
——明史札记之五
我楚狂人
二、张士诚
张士诚(1321年-1367年),字确卿,小名九四,元末东台白驹场人(后东台析出大丰县,今属大丰市大龙乡张家墩),出身盐贩。据史料记载,少年时的张士诚“少有膂力,负气任侠”,在盐民中很有威望。占领苏州后富甲一方,当时有“(陈)友谅最桀,(张)士诚最富”之说,死后葬于苏州吴县之斜塘。
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因受不了盐警欺压,张士诚与其弟士义、士德、士信及李伯升等十八人率盐丁起兵反元,史称“十八条扁担起义”,推为首领。后攻占泰州、兴化、高邮等地,其势渐大。次年正月,在高邮称诚王,建国号大周,自称诚王,以天佑为年号。高邮曾一度被元大军包围,后因元军主帅丞相脱脱临阵遭贬,元军自乱,他乘势出击获胜。
至正十五年(1355年),由通州(今江苏南通)渡江南攻。次年初,攻占常熟、平江(今江苏苏州)、松江、常州等地,并定都平江。随后,与朱元璋军交兵。
至正十七年(1357年)元朝派兵攻打张士诚,张士诚由于面临被元军与方国珍夹击的情况便投降元朝,被封为太尉。之后张士诚的势力也不断扩张,拥有北至徐州、南至绍兴的割据实力,并且曾多次运粮至大都。
至正二十三年(1663),派吕珍进攻安丰(今安徽寿县),逼走刘福通和韩林儿,在平江自立为吴王,其弟张士信为丞相。此后再无进取。
朱元璋以“先取通泰诸郡县,剪士诚肘翼,然后专取浙西”(《明太祖实录》卷十八)的方式控制住张士诚。
张士诚没有响应陈友谅的结盟要求参加合击朱元璋,而朱元璋消灭陈友谅之后,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开始对张士诚的势力进攻,并且于次年包围张士诚所居的平江。平江城被攻破后张士诚被俘,之后被押解至金陵(今南京)自缢而死,时年47岁。目前苏州市斜塘镇有张士诚墓。
平心而论,张士诚在其占领区,特别是苏州(平江路,张士诚改为“隆平府”)多有惠政,苏州的老百姓至今对他还是有好感的。每年农历七月三十苏州人烧“狗屎香”就是民间自发地纪念张士诚;“狗屎香”就是“九四香”,避明王朝耳目。
张士诚的惠政主要有如下一些。
至正十四年三月,张士诚颁布《州县务农桑令》,诏令上说:“元氏之乱多在民穷,夫独其君之不仁哉!良以有司,不宣德意,妄立科条,志在肥家,不恤民隐。百姓求生无路,引义不能,遂至崩解。余起兵之意,诚欲出生民于涂炭。予所在,以安全食为民之天,农桑为民事之本,有土有财只在利导,既富且教尤要提撕。令下之日,务曲体余衷,相机度宜,俾处处有生养之具,毋徒以文具相涂饰也。用命慎择长吏,嗣后以民生登耗为最。”
为了发展教育,整饬民风,四月,张士诚又颁布了《州县兴学校令》,张士诚人为“风化之本系人伦,贤才之兴关学校。今者豪杰并起,相与背叛,良由父子、夫妇、兄弟之道失序,故君臣之义不明,廉耻道丧,王纲解纽,实在于斯。凡属州县,聿稽前典,务选明博好礼之士,朝夕讽诵以修明伦序,以兴起贤能。”在文教方面,张士诚在隆平府设立学士员,开办弘文馆,招纳“将吏子弟、民间俊秀”,入学者的日常饮食和津贴都由大周政权提供;至正二十二年、二十五年,张士诚在江浙地区先后两次举行乡试,遴选了一批优秀的读书人入仕;设立礼贤馆,广徕四方文士,江浙一带的知识分子纷纷前来投靠,施耐庵、罗贯中、陈基、陈维先等元末名士都曾在张士诚帐下任职,为其出谋划策。
在经济方面,张士诚派军队与当地农民一起,开垦隆平府城内的南园和北园两片荒地,并减免当地农民一年的赋税;取消了农民拖欠元政府的所有赋税,并把当年四成赋税返还给农民,把地主和富户的粮食衣物赐给贫民和老年人;在郡和县两级行政区分别设立劝农使和劝农慰,带领当地百姓兴修水利,发展农桑;在隆平府,张士诚命人把承天寺的铜佛融化,铸造“天佑通宝”,取代元顺帝发行的至正钞在江浙地区流通,有效地稳定了江浙地区的物价和市场。张士诚的一系列鼓励农桑的措施使江浙地区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各地流民纷纷返乡,重建家园。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南宋最后一个丞相陆秀夫的五世裔孙陆仲达,从山东回到老家盐城,一路上看到“张士诚起兵,招纳流移,安抚百姓,盐城流民大半归家”。他在江浙地区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减免赋税,减轻人民的经济负担,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张士诚加固各地城防,重修了无锡、常熟、湖州等地的城墙,并在隆平府城外修筑了外城,隆平府在当时号称“天下第一坚城”。
可以讲,张士诚占领区是当时最平安富庶的地区。至于说贪图享乐,这恐怕是胜利者朱元璋给失败者张士诚加上的不实之词,不足采信。历史上哪个掌权者是真正俭朴的?
但是张士诚还是失败了,失败在于他的政治短见。
张士诚的政治短见首先是投降元朝,接受了元朝的太尉封号,还资助元军粮食。这使他失去了政治上的道义:本来起兵就是以反抗异族暴政号令天下的,一旦降元,名不正言不顺。何况他还越走越远,攻击反元力量名义上的领袖小明王,击杀刘福通,几乎把自己至于天下公敌的位置,不亡何待!其次,陈友谅与朱元璋决战,双方都希望与张士诚结盟,但是张士诚采取了最坏的对策,他既不帮助陈友谅夹击朱元璋,又不与朱元璋交好,扣押了朱元璋派来修好的使者。坐等朱元璋消灭了陈友谅后,前来寻仇。仅坚持了三个月,张士诚就灭亡了。张士诚死后,其儿子隐秘于人间。
张士诚守江南一隅而自保,安境保民,有类钱镠;治文教与乱世,有类李煜。终不是强悍的朱元璋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