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震泽寻胜2

(2011-10-25 07:23:15)
标签:

苏州

旅游

分类: 姑苏风光

震泽寻胜2

——吴中探幽之二十

我楚狂人

顺宝塔街东行就到慈云寺,慈云塔就在慈云寺内。慈云寺早就被毁,仅存一塔,现在的慈云寺是完全新建的,这情形与千墩的秦峰塔一样,不过秦峰塔更古老罢了。慈云塔初建年代无考,后经明、清、民国,以及一九五四年和一九八二年历次修缮。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而慈云寺则始建于宋淳熙中,旧名广济寺,明天顺年间改今名,是吴江历史上规模较大的佛寺之一。

慈云寺塔“四面湖光绕,中流塔影悬”,吴江八景之一,称“慈云夕照”。慈云寺塔是砖身木檐楼阁式塔,通高38.4米,六面五级,由塔壁、回廊、塔心组成。自第二层起每层施平座腰檐,并辟有壶门三;塔内的第四、五层有楠木刹柱直透顶端。塔刹约为塔高的四分之一,由铁质覆钵、仰莲、五重相轮、宝盖、宝珠、受花和铜质宝瓶组成。仰莲上有明万历五年(一五七七年)修缮时的镌刻文字。宝瓶呈葫芦状,造型精美,塔身除底层一些构件的作法接近宋塔形制外,整体风貌皆为明代建筑形式。

慈云寺塔飞檐灵动,铁马叮咚,塔内有楼梯,可登塔远眺。登塔见禹迹桥文昌阁如在画中。

当地的朋友介绍,慈云塔又有“望夫塔”的传说,说是三国时孙尚香嫁给刘备后,又被哥哥孙权骗回东吴,在此建塔望夫。还说,北宋亡,徽宗女慈云公主逃亡江南,感孙尚香望夫故事,登塔望父,因此命名慈云塔,云云。这些美丽传说也许都是附会,但是平添不少情趣。

慈云寺前跨頔塘河有清乾隆时建造的单拱石桥禹迹桥,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当地人士为纪念大禹治水功绩而建。乾隆四十年(1775)开建,四十四年(1779)重建。南北走向,单孔石拱结构,拱券以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筑。宽4.30米,长43.50米,南堍宽6.20米,北堍分设东西两向石级踏跺。跨径10.45米,矢高5.56米。桥顶面石和拱券内龙门石分别雕刻“轮回”、“云龙”图案,东西两向各刻对联一副。桥面石级刻有各类吉祥图案。1986年7月1日公布为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禹迹桥与跨在頔塘河上的其他桥梁一样,桥拱甚高,显见是因为頔塘河当年水运繁忙,便于行船之故。而大禹治水的传说在江南广泛流传,这是江南自古多水患的缘故。如昆山的巴城的传说,巴解第一个吃螃蟹的传说,都是此类。

在禹迹桥上东望,文昌阁矗立在港汊纵横处,愈显风姿绰约。过禹迹桥回望,拱桥与塔影交辉,夕阳下更显风采。

可惜来不及去看看王锡阐纪念馆。王锡阐(1628——1682),字寅旭,又字昭冥,号晓庵,又号余不,天同一生等。是明末清初的天文历算学家。虽仅17岁时,值清军南下,南明弘光政权灭亡,他以投河尽节遇救,又绝食七日,一生放弃科举,隐居乡间,以课徒为生。曾与吕留良、张履祥等在江苏讲授“廉洛之学”。穿古衣、用古字,“性狷介,不与俗谐”,“闭户绝人事者二十年所。”其“诗文峭劲有奇气”,“尤精历象之学”。所著《晓庵新法》、《历说》和《五星行度解》等,为中国近代天文学和数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著贡献。顾炎武称其“学究天人,确乎不拔,吾不如王寅旭”。

附言:图片见qiantianboke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江村纪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