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警惕开课娱乐化

(2011-07-28 05:59:56)
标签:

感悟随笔

教育

分类: 教育教学杂感

警惕开课娱乐化

我楚狂人

现在的开课很是娱乐化,你不信吗?你看啊,有些教师为了开一节相当级别的课,要试上几十次,反复彩排,反复修改“脚本”,反复推敲“台词”;到最后,连服饰、手势、身段、课堂每一句话都是规定的,这不是“作秀”是什么?难怪现在流行一种怪怪的说法,把开课叫做“做课”,这个“做”字,不就是赤裸裸说出来,开课就是“作秀”吗?

因为是作秀,所以现在开课往往是美女如云,少见男同胞亮相,形象上先要“对得起观众”。因为作秀,开课要设计好起承转合,设计好“包袱”,设计好高潮,总要有点出彩的地方。因为作秀,往往标新立异,漂亮的ppt,优美的音乐这是小意思,或热热闹闹搞小组讨论,或流水般学生上台展示也屡见不鲜,更有甚者在课堂上做游戏搞表演。我把这些称之为课堂游戏化,开课娱乐化。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角色被颠覆,已经混同于娱乐节目的主持或者嘉宾。不幸,这样的倾向有愈演愈烈之势。

忽然想到新课改以来有个很热门的话题,那就是把“预设”和“生成”对立起来,主张一切“生成”,反对“预设”。这种主张看似激进,实质无理。教学必然是有教学目的的,这个是必须“预设”的,如果一切“生成”,就使教学变得无序,这显然是要不得的。但是一切“预设”那就是表演,而不是教学了。其实真正的艺术大师的表演也会“生成”的,当年梅兰芳先生与俞振飞先生合演《白蛇传》之折子戏《断桥》,演到夫妻断桥劫后重逢处,俞振飞忘词了,梅兰芳急中生智,在“许仙”脑门上狠狠戳一手指,俞振飞就势作一倒地,一下子台词记起来了。台下观众以为梅兰芳的一手指是神来之笔,其实这是情势逼出来的“生成”。可惜此后这一手指遂成《断桥》之程式,又变成“预设”了。何况我们老师不是演员,我们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领者、合作者、参与者,完全“预设”而成娱乐化,那么鲜活的教学过程也就僵死了。这也就是开课之际,往往有老师拧着学生的思路来的原因所在,因为有千锤百炼的“预设”在作怪。

我主张备课备简案,把必须完成的教学目标吃透,大致的教学步骤构想一下,可能遇到的难点预测一下,针对性准备一下。这些要“预设”。至于课堂流程则视课堂情况而定,这应该是“生成”的。千万不要把自己当做表演者,如果一堂课只看见教师在表演,恐怕离失败不远了。

如果哪一天我们的开课变成了“超女”选秀的翻版,那么我们就应该结束这种游戏了。这是我有点偏激的看法,请大家指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