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喀什“香妃墓”之谜

(2011-06-21 07:36:39)
标签:

人文/历史

旅游

分类: 天南地北

喀什“香妃墓”之谜

——西出阳关之十五

我楚狂人

听说在喀什的日程安排中有游览香妃墓,我就产生了怀疑:不是说香妃墓在清东陵吗,怎么又在喀什了?再说史料、传说众说纷纭,香妃始终是谜一般的人物。

在《清宫遗闻》等书中,香妃是“回部霍集占”的妻子,夫妇都被清军俘获,“献俘”京师,关在刑部狱。乾隆知霍集占妻子绝色,就从狱中提出,带进宫去强奸了。照书上记载,乾隆说:“……我已将其(按:指霍集占)妇糟蹋了。”“后收为妃,诞皇子数人。”“建回回营而媚之。”这也是清东陵香妃(容妃?)墓的依据。这件事就像宋太宗强奸李煜的妻子小周后一样,不足为怪。这是享用战利品。香妃的结局,一说是五十多岁去世的,一说是乾隆的皇后嫉妒,唆使皇太后杀死的,还说这是后来乾隆的皇后在随帝南巡途中神秘死去的直接诱因。

金庸的《书剑恩仇录》把香妃卷入乾隆与陈家洛的所谓“兄弟情仇”之中,是个吃花成瘾,单纯得近乎弱智的女孩,最后殉情而死。也说葬在清东陵。

在喀什传说的是完全不同的版本,说是霍加家族的女儿献给了乾隆,倍受宠爱,享年五十多岁。香妃死后,应家族之请,尊重回部风俗,归葬家族墓。

据史料记载及今人考证,乾隆皇帝所纳的叶尔羌和卓氏(香妃)在宫中生活了28年后,53岁病逝,葬于河北省清东陵。因身有沙枣花香而称“香妃”。云云。也就是说叶尔羌和卓氏(香妃)进宫时已经25岁了,早就过了选妃的年龄,通常选妃是在15岁之前。解释只有一个,这个叶尔羌和卓氏(香妃)就是那个美丽的战俘霍集占的老婆了。

说不清了。

到了“香妃墓”,才知道,这里叫做“阿巴克霍加麻扎”。阿巴克霍加是十七世纪伊斯兰传教者,“霍加”是近乎“圣者”这样的尊号;“麻扎”就是维语的“坟墓”, 陵墓始建于1640年前后。 阿巴克霍加麻扎座落在喀什市东郊5公里处的浩罕村,这是阿巴克霍加的家族墓,是宏伟得近乎王陵的伊斯兰古建筑群。阿巴克霍加麻扎因葬有明末清初喀什著名伊斯兰教“依禅派”大师阿巴克霍加而得名,据说墓内葬有同一家族的五代72人。阿巴克霍加是墓中第二代人,他曾一度夺得叶尔羌王朝的政权,更成为17世纪“依禅派”伊斯兰教的首领,名望远远超过其传教大师的父亲,有人甚至称他为“阿巴克大帝”。

阿巴克霍加麻扎由门楼、大小礼拜寺、教经堂和主墓室5部分组成。门楼十分华美,两侧有高大的砖砌圆柱和门墙,表面镶着蓝底白花琉璃砖。与门楼西墙紧连的是一座小清真寺,前有彩绘天棚覆顶的高台,后有祈祷室。陵园内西面是一座大清真寺,正北是一座穹窿顶的讲经堂。大清真寺露台巧妙地以62根雕工精美的木柱架起,构思非常巧妙;讲经堂在维修中。

墓室在陵园东部,是整个建筑群的主体建筑,主墓室屋顶呈圆形,其圆拱直径达17米,无任何梁柱,外面全部是用绿色琉璃砖贴面,并夹杂一些绘有各色图案和花纹的黄色或蓝色瓷砖,显得格外富丽堂皇、庄严肃穆。

墓室内部筑有半人高的平台,平台上整齐地排布着大小不等的数十个墓丘,墓均砌以白底蓝花的琉璃砖,看上去圣洁素雅。阿巴克霍加与其父亲阿吉穆罕默德玉素甫在后排的正中,墓室格外高大,扎着红花,显出王者气派。导游说,后排的那个扎了红花的女墓(男墓大,女墓小,一眼就看得清)就是香妃墓。可是我还是不信,这可能是旅游从业者的炒作罢了。

见到了规制独特的伊斯兰贵族家族墓葬,不虚此行。尊重伊斯兰葬俗,墓室内不能拍照,但是那规制独特的墓室外观,那肃穆的清真寺,还是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喀什“香妃墓”之谜

喀什“香妃墓”之谜

喀什“香妃墓”之谜

喀什“香妃墓”之谜

喀什“香妃墓”之谜

喀什“香妃墓”之谜

喀什“香妃墓”之谜

喀什“香妃墓”之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喀什老城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