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喀什!


标签:
人文/历史旅游 |
分类: 天南地北 |
啊,喀什!
——西出阳关之十一
我楚狂人
喀什,是这个中国最西边的都市的简称,它的全称是喀什噶尔。喀什是维吾尔语 “喀什噶尔”音译的简称,其语源有突厥语、古伊兰语、波斯语等融演而成,含意有“各色砖房”、“玉石集中之地”、“初创”等不同的解释。现在喀什人都取“玉石集中之地”这一解释。
查资料知道,今日的喀什地区古代称疏勒、任汝、疏附,包括古代的疏勒(今喀什市、疏附县、疏勒县、伽师县一带)、蒲犁(今塔什库尔干)、莎车、依耐(今英吉沙和阿克陶境内)、乌禾宅(今塔什库尔干南部)、西夜(今叶城)等西域诸国地。秦末汉初,这些地方属于匈奴的僮仆都尉管辖。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博望候张骞奉旨通西域时进驻疏勒,公元前60年,汉朝在新疆设置西域都护府,喀什正式列入祖国版图。唐代,喀什是军事重镇,当时的安西四镇之一即为喀什噶尔。五代至宋,先后为喀喇汗王朝和西辽所属。喀喇汗王朝曾以喀什噶尔为首府。成吉思汗西征后,喀什属其次子察合台汗的封地。叶尔羌汗国时,喀什曾作为辅助中心,起着重要的作用。清乾隆时期这儿是清政府“总理南八城事宜”的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的驻地,光绪十年(1884年),置喀什噶尔道。民国年间改为喀什行政区,设行政长公署于疏附。民国32年(1943)改名新疆第三(喀什)行政区。还设有第十(莎车)行政区。解放后建立了喀什专区和莎车专区。1956年撤销莎车专区,并入喀什专区,1971年1月,喀什专区改为喀什地区。
喀什市于一九五二年建市,一九八四年被定为国家乙级对外开放城市,一九八六年被国务院命名为新疆境内唯一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二00四年被评为中优秀旅游城市。2010年,成为中国第六大特区。2010年5月17日至19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举全国之力建设新疆,设立喀什经济特区,率先在新疆进行资源税费改革。5年后全区人均GDP将达全国平均水平。未来前景是努力把喀什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
喀什东临塔克拉玛干,南依喀喇昆仑山与西藏阿里地区,西靠帕米尔高原。喀什地区的西南部与四个国家接壤:西部与塔吉克斯坦相连、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是中国的西大门,有6个国家一类口岸,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喀什经济特区的设立,为实现喀什地区乃至新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喀什的开放型经济,我们在东门大巴扎已经有所体会,这里到处看得见波斯的地毯,中东的工艺品,俄罗斯的套娃……
喀什居民以维吾尔族为主,约占90%以上,汉族8%,其他各族2%。在这里,汉族可是地地道道的少数民族哦,呵呵!
我们下榻的蓝天海鲜宾馆是三星级宾馆,坐落在西域大道上,周边是法院、检察院、海关等机关大院。这是一条宽阔而宁静的林荫大道,柳树的树荫把整条宽阔的人行道都覆盖了。这种柳树不是江南的垂柳,而是那种树冠很大,撑开如巨伞的柳树,遮阴极广。后来我们在库尔勒的孔雀河,见到的也是这种柳树。我们清晨在人行道上晨练,不时遇到早起散步的维族老人,显得从容而安宁。西域大道向东两站公交路,就连接繁华的人民路,与同样繁华的解放路十字交汇,形成了喀什的闹市区。人流熙来攘往,很是热闹。
喀什的经度位置与我们东南沿海相差很多了,因此已是五月下旬的季节,清早七点钟天还没有亮,七点一刻才有一线天光透露,与我们足足有三小时的差距。喀什人上午十点钟上班,其实还是比我们早。晚上九点半太阳落山,十点钟吃晚饭是正常时间。我们江南人到喀什,真有需要“倒时差”的感觉了。中国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