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敦煌


标签:
人文/历史旅游 |
分类: 天南地北 |
美丽的敦煌
——西出阳关之五
我楚狂人
在戈壁上颠簸了120公里,终于见到了敦煌城。古时敦煌是河西四镇之一,“敦”者,宏大也;“煌”者,光辉灿烂也。敦煌也就是宏大而辉煌的地方的意思,按照历史上敦煌在丝绸之路的地位,当得此名。敦煌是西域进入中原的第一站,也是中原进入西域前的最后一站,唐人说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春风不度玉门关”、“西出阳关无故人”指的就是这里。但是,如今的敦煌实在只是一座袖珍小城,无论东西向还是南北向横穿全城不足2公里,还比不上江南较大的乡镇。敦煌城市人口18万。
从戈壁一进敦煌城,惊喜地看到一片水,导游小孙说,这就是全部敦煌人的饮水用水的依仗了,这就是发源于祁连山,养育着敦煌的党河。现在党河两岸营建了一条风情休闲线,这就是敦煌的市民广场。
在敦煌党河大桥上抬头南望,就能见到一座明晃晃的高大沙山,那就是著名的鸣沙山。横贯敦煌东西的大道叫做阳关大道,据说顺此大道西去70公里,就是古阳关遗址,说是修复了一座烽火台。这次我们没有安排——复古景点,去不去都一样。我们下榻的九色鹿宾馆就在阳关大道上,离开党河风情线也就几步路。
敦煌虽小,却是很美。敦煌很干净,我们走过的大街小巷都很干净,连“沙洲夜市”的排挡区和农贸市场也很干净,比我们苏州这个“全国卫生城市”干净得多。
敦煌很注意文化氛围的营造,你看,人行道上镶嵌着黑色的仿汉画像砖、画像石的图案,党河风情线的护栏上刻上《论语》等经典的摘句,去鸣沙山的路灯作驼铃状,去莫高窟的路灯是飞天持着宫灯,市中心是飞天雕像,连路上的景观灯也讲究如流星如瓜果的造型。
但是敦煌还是缺文化人才,那不伦不类的民俗博物馆就暴露了这一点。
敦煌比东部沿海天黑得晚,北京时间晚8点,华灯初上,党河风情线游人如织。党河桥的几个龙头一起喷水,形成了气势雄浑的瀑布;党河两岸彩灯齐放,勾勒出亭台楼阁的美丽的轮廓;党河河心,音乐喷泉喷出高高的水柱,伴着优美的音乐变幻着身姿。这一切,叫人忘记这里是缺水的地方,恍如身在江南。但是,身边的敦煌人说,这些水都必须是循环使用的,为了市区用水,敦煌已经把大小河流的水集中到了党河。我们在敦煌旅游时,见到了好几条干涸的河床,这些水都已经汇集到党河了。难怪导游小孙说,在敦煌,叫做河的没有水,叫做西湖的是戈壁滩。我知道,这就是缺水人对水的渴望。
敦煌还有一怪,那就是这是一个不打折的城市。现在全国大小城市打折成风,但是敦煌不打折。飞机票不打折,衣服不打折,旅游门票不打折,什么都不打折。敦煌的物价不便宜,据说离城不远就是西北油田,敦煌已经成为油田的生活基地,东西被买贵了。
敦煌已经有了自己的火车站,但是一天只接送几趟客车,大多列车还在120公里外的柳园车站下客。真不知敦煌人怎么想的。既然敦煌准备搞旅游,就不当如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