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阳关 序
(2011-05-19 06:58:52)
标签:
人文/历史旅游 |
分类: 天南地北 |
西出阳关
我楚狂人
终于有机会西出阳关了。想想也奇怪,一向好游的我怎么会到了年逾花甲才有机会西出阳关的,大约也只是一个“缘”字能解释了。今天,5月19日,我们从苏州出发,经郑州转车,历经敦煌、吐鲁番、喀什、库尔勒、乌鲁木齐、天池、兰州,返回苏州,累计行程近11000公里,历时16天,想想就兴奋。
自小就想西出阳关去看看,那是被盛唐的边塞诗害的。盛唐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态,在边塞诗中展露无遗,那“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豪情,那“醉卧沙场君莫笑”的洒脱,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明艳,那烽火、狼烟、黄沙、苦寒、骏马、宝剑、铠甲、孤城、羌笛、归雁、苍鹰烽火、狼烟、黄沙、苦寒、骏马、宝剑、铠甲、孤城、羌笛、归雁、苍鹰的奇丽,都让爱幻想的少年怦然心动——每一个少年都有过自己的英雄梦。
长大了,唱着《新疆好地方》的歌儿,送走了朋友到新疆支边。那是个美丽而多才多艺的女孩,她是冲着新疆是歌舞之乡而去新疆寻梦的。但是梦醒时分,她四十多岁就提前退休回到了故乡运河边。莫非柔弱的江南人还是水土不服?
阳关以外的广大土地,古称西域,佛教从西域传来中土,丝绸从这里流向欧洲。多少古国留下了它们的名字,楼兰、大月氏、鄯善、库车……也许沙漠的胡杨林还记得当年的辉煌。塔里木河本是一条大河,但是活生生被沙漠扼住了喉咙;罗布泊本是一个大湖,竟然生生被沙漠吞噬。这些也许就是历史的本来面目,就是那么严酷。
但是,人类就这样与严酷的历史争抗着,于是有了敦煌的藏经洞,有了吐鲁番的坎儿井。前人的坚毅,不得不让我们顶礼膜拜。
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有多少英雄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最早的要算出关的老子吧?不辱使命的张骞,底定边陲的班超,舍身求法的玄奘,慷慨守边的高仙芝、封长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林则徐……
西域是中国历史舞台的后台,多少英雄在这里积蓄力量,试图问鼎中原,但是没有一个西域民族成功,他们没有北方游牧部落那般幸运。匈奴、突厥、沙陀……都没有成功。这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也许谜底就在我们的旅途中。
多样化的文化背景,奇丽的山川,浓浓的异国情调,这里注定是谜一样的地方。5月19日,我们开拔了!
回来后,我会用游记《西出阳关》,用我的照片,与朋友们交流的,等我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