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富春图画中3建德雾白沙桥

标签:
人文/历史旅游 |
分类: 天南地北 |
——浙游记之六
我楚狂人
三、建德雾白沙桥
1985年那次,从七里泷挤上拥挤不堪的班车,颠颠簸簸来到建德,现在叫做新安江市(白沙镇)。当年的新安江市很是冷清,几乎就是为新安江水电站配套服务的小城。
一到建德,第一个感觉是这里真是凉快。我们一路行来都是三十几度的高温,到这里立即降到三十度一下。招待所房间里没有电扇(当年没有空调的),床上不铺草席,铺的是雪白的床单,配着厚厚的棉被。打开自来水龙头,水注入玻璃杯,立刻杯壁上结起一层霜,就像是我们倒进去的是冰冻酸梅汤。怪不得路上碰到一位上海老头,第一句话就说:“白沙的水,冷啊!”
到了建德,亲不自禁要亲近建德水。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宿建德江》云:“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于是到江边走走。白沙镇实际上建在半山腰,到江边要走台阶下一个坡道。到了江边,不觉暑气全消,凉气逼人,竟不可久留。禁不住请教当地人,白沙怎么这么凉?当地一老汉笑着说,由于新安江水电站是高坝水库,江水从七十米的坝底流出,常年保持17摄氏度的水温,所以就给城市装上了大空调,冬暖夏凉。怪不得!
正因为水温与气温的温差大,年年冬夏,建德江面上就会出现奇异的雾景。当地人告诉我们说,看雾景最好去白沙大桥,在江边看,一会儿自己也在雾中,看不清楚。于是我们就到了白沙桥。
白沙大桥为青石大桥,位于浙江建德县城南新安江上,建于1960年。桥长362米,高24米,面宽11米,正桥六孔,主孔各跨50米,略成弧形。栏杆上雕有大小石狮二百五十六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桥堍有迎客亭,亭中“白沙桥”三字汉白玉石碑为郭沫若题写。此桥结合了我国古代名桥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结构特点而有所创新,轻巧明快,气势雄伟,是罕见的桥中佳构。由于桥面高出江面二十多米,正好是看雾景的绝佳处。
下午将近四点钟,轻雾渐渐从江面升起,如缕缕轻纱。雾气渐浓,随风飘曳,变幻出千姿百态,如梦似幻。江上景色渐渐消失在雾中,野树楼台,与飘渺的雾气相融,不知何处是幻,何处是真。下午六点光景,山城的暮色降临,雾气越发浓了,渐成混沌一片……
离开建德的那天,乘船过新安江,江水清澈见底,江心的卵石历历可数,游鱼如在空中飞翔。
哦,梦幻般的建德水,梦幻般的建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