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的新石器文化遗址
(2011-02-20 08:13:33)
标签:
苏州掌故旅游 |
分类: 苏州夜话 |
昆山的新石器文化遗址
——吴中探幽之九
我楚狂人
早在史前时期,我们的先民就在昆山这片热土上繁衍生活,昆山诸多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就是明证。在昆山先后发现的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有位于吴淞江畔的荣庄遗址、被列为1992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位于张浦镇境内的赵陵山遗址、1998年进行抢救性发掘的征仪境内的黄泥山遗址、1961年发现2000年发掘整理并被评为当年度重大发现的征仪绰墩遗址、1961年发现的并经多次发掘整理的位于千灯境内的少卿山遗址、1977年1月发现的周庄境内的太史淀遗址、1956年列为省级文物的陈墓大东窑厂遗址等等。也许还会有新的遗址发现,这星罗棋布的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足可证明昆山这块土地是先民们早期开发很活跃的地区。
我们对古文化遗址的重视也是逐步清晰起来的,在“文革”前和“文革”中先期发现的遗址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周庄的太史淀遗址发现时,虽经周庄中学老校长金城先生多方努力保护,还是受到严重破坏,陶罐绝大多数被农民随意砸碎,形制奇特的木制“窖藏”具被砸碎丢失,连照片也没有保留。殊可惜。我当时正在陈墓教书,在金校长处见到不同样式的陶罐花纹就有六七十种,可见出土的陶罐有何等丰富了。我也去过大东遗址,大东厂的新石器遗址早就名声在外,考古界叫它“大东遗址”,是解放初期窑厂取土时发现的,1956年定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也就是说我去走访时的前二十年,大东遗址已经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了。但是,当我到现场时,没有看到任何保护措施。好不容易找到了那块省文物的石碑,似乎也未见重视。土依旧在挖,窑依旧在烧。相比同一时间发现的吴县草鞋山遗址,境况似乎要惨淡得多,与位于昆山玉山镇的荣庄遗址境况差不多。联系到1977年,也就是我到陈墓的第二年,周庄太史淀遗址发现时遭到严重破坏的情景,昆山对文化遗址的重视程度是很不够的。
大东遗址与荣庄遗址、太史淀遗址都属于良渚文化范畴。良渚文化因为首先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而得名,良渚文化是典型的新石器时代黑陶文化。良渚文化又以丰富的玉文化称著于世,良渚文化的玉琮是最典型的良渚玉代表。良渚文化遗址从长江边经吴县昆山南部,一直延伸到浙江北部。周庄太史淀的发现,使这根链条显得更加完整了。
所幸,现在古文化遗址的文化价值已经得到充分认识和尊重,大东遗址早就停止取土了,后来发现的遗址如赵陵山、绰墩都得到了充分的整理开掘和保护研究,成为全国考古事业的耀眼明珠。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多处文化遗址都证明了,当时我们的先民5500多年前已经在种植水稻,已经有了水利设施,位于正仪绰墩村的绰墩遗址,是太湖地区发现的文化序列最为完整、文化遗存极为丰富的一处重要史前文化遗址。而列为1992年全国十大考古成果的张浦赵陵山遗址则以良渚文化遗址中首次发现的规模较大的集中杀殉现象,及多达200余件的玉器,震惊世人。其中神人鸟兽透雕玉饰尤堪称绝世珍宝。昆山的古文明史实在是十分悠久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