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初苏州诗学大家叶燮考 4

(2011-02-18 08:27:29)
标签:

人文/历史

苏州掌故

文化

分类: 学术争鸣

清初苏州诗学大家叶燮考 4      

我楚狂人

四、三姐叶小鸾早死之谜

叶燮三姐叶小鸾与叶燮的姐弟关系是最密切的,常常手把手地教叶燮读诗、古文,小鸾在去世前的几天,还在教叶燮读《楚辞》。但是这位美女才女却离奇夭折了,叶小鸾许配昆山张维鲁长子立平为妻,婚前五日,未嫁而猝然而卒,时年仅十七岁(虚岁)。

叶小鸾(1616~1632即生于明万历四十四年丙辰年三月初八日卯时,卒于明崇祯五年壬申年十月十一日卯时),字琼章,一字瑶期,叶绍袁、沈宜修三女。叶小鸾初生因家贫送与子女皆亡的沈宜修表妹兼弟妇张倩倩(夫沈自征)抚养。小鸾早慧, “三四岁,口授《万首唐人绝句》及《花间》、《草堂》诸词,皆朗然成诵,终卷不遗一字。”(沈宜修《季女琼章传》)“10岁时养母去世遂归叶家,能成妙对,12岁浓发覆额,体质修长,娟好如玉人;随父到了金陵,教之学咏,遂从此能诗,多佳句。14岁能弈棋,16岁善弹琴,清泠可听。又擅绘画,摹山水,写花蝶,书法亦秀劲。小鸾性格高旷,厌繁华,爱烟霞,通禅理。自恃颖姿,视金钱若污物,淡然无求,而济楚清雅,所最喜矣。能饮酒,善言笑,潇洒多致,高情旷达,仁慈宽厚。”(沈宜修《季女琼章传》)

叶小鸾死得很蹊跷,据其母沈宜修所撰《季女琼章传》云:“九月十五日粥后,犹教六弟世倌暨幼妹小繁读《楚辞》。即是日,婿家行催妆礼至,而儿即于是夕病矣。于归已近,竟成不起之疾。十月十日,父不得已,许婿来就婚,即至房中对儿云:‘我已许彼矣,努力自摄,无误佳期。’儿默默然。父出,即唤红于问曰:‘今日何日 ?’云十月初十。儿叹曰:‘如此甚速,如何来得及。’未免以病未有起色,婿家催迫为焦耳。不意至次日天明,遂有此惨祸也。闻病者体重则危,儿虽惫,举体轻便,神气清爽。临终略无惛迷之色,会欲起坐,余恐久病无力,不禁劳动,扶枕余臂间,星眸炯炯,念佛之声,明朗清彻,须臾而逝。余并呼数声,儿已不复闻矣。”这里的信息是:闻婚讯而得病,婚期近而猝卒;临终神清气爽,念佛而终。

死后更有异象。“死后日夜望其再生,故至七日方入殓。虽芳容消瘦已甚,面光犹雪,唇红如故。余含泪书“琼章”二字臂上,尚柔白可爱,但骨瘦冰冷耳,痛哉!” (沈宜修《季女琼章传》)这里的信息是死后七日入殓,面目如生。于是家人咸以为仙去。

但是上面是她的家人的说法,昆山张家来奔丧,已经入殓,“夫妇不及一相见” (沈宜修《季女琼章传》),出殡时觉棺木甚轻,若空棺,曾经引起张家怀疑。

叶燮长姐叶纨纨适同邑袁家,与妹小鸾情好最切,正为妹作催妆诗(送嫁诗),骤闻噩耗,奔来抚棺痛绝,当年底,也病逝,年二十三岁。两年后叶燮母沈宜修病逝,时年叶燮八岁。

考叶小鸾病逝之年,叶燮六岁,正是叶绍袁以母老为由辞官回乡的阶段。这一段时间,叶家虽然经济上有点拮据,生活却宁静而充满情趣。叶家夫妇及子女都以读书为乐,能诗善文,时时唱酬,留下厚厚的十卷《午梦堂集》传世,时人赞为“吴汾诸叶,叶叶交光”。而叶小鸾之死是叶家一系列死亡事件的开始。叶燮母沈宜修去世后,同年二兄叶世偁(字声期)夭折。一年后,八弟叶世儴夭折,年仅六岁。再过五年,三兄叶世傛(字威期)夭折,年仅二十一岁。再三年五兄叶世儋(字书期)夭折,也是二十一岁。一个好端端的家就笼罩在死亡的阴云之下。十年中叶家先后死了叶小鸾、叶纨纨、沈宜修、叶世偁、叶世儴、叶世傛、叶世儋等七人,够惨烈的。联系到叶绍袁归隐,据说是同情东林,不满魏忠贤专权之故,那么从叶小鸾之死开始的一系列死亡事件是否有“非正常死亡”的可能呢?

多年后,有隐居尧峰山的诗人散文家汪琬偶然借寓横山叶家,发现种种疑点,总觉叶小鸾未死,并把此看法形诸笔端。汪琬此举引起叶燮极度不满,这也是叶汪交恶的导火线。按说叶小鸾死在老家吴江市北厍镇叶家埭,不应该到过横山。这就有点费人思量了。

叶小鸾是叶氏姐妹最有才情的一个,有集名《返生香》,收诗103首、偈1首、词90首、曲1首、拟连珠9首、序1篇、偈2篇。清代名诗人《妇人集》评云:“琼章(叶小鸾)尤英彻,如玉山之映人,诗词绝有思致”。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卷五曰:“七占及绝句,视姊为胜。诗徐清丽相当,而时有至语。拟其态制,正如花红雪白,光悦宜人。而一语缠绵,复耐人寻咀。骄丽之文,涉笔便工。”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曰:“叶小鸾词笔哀艳,不减朱淑真。求诸明代作者,尤不易见也。”卷五曰:“闺秀工为词者,前有李易安,后则徐湘萍,明末叶小鸾较胜于朱淑真,可为李、徐之亚。”评价极高。

叶小鸾还是一个令父母为之骄傲的美女,“儿鬒发素额,修眉玉颊,丹唇皓齿,端鼻媚靥,明眸善睐,秀色可餐,无妖艳之态,无脂粉之气。比梅花,觉梅花太瘦;比海棠,觉海棠少清。故名为丰丽,实是逸韵风生。若谓有韵致人,不免轻佻,则又端严庄靓。总之王夫人林下之风,顾家妇闺房之秀,兼有之耳。父尝戏谓儿有绝世之姿,儿必愠曰:‘女子倾城之色,何所取贵,父何必加之于儿?’”“余戏谓之曰:‘儿嗔人赞汝色美,今粗服乱头,尚且如此,真所谓笑笑生芳,步步生妍矣,我见犹怜,未知画眉人道汝何如?’”(沈宜修《季女琼章传》)也许正因此,凭空让才子有了许多想象。汪琬之事或当如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