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图与他的《诗品》(上)

标签:
唐诗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司空图与他的《诗品》(上)
——闲话唐代文化之三十
我楚狂人
司空图不是唐代诗人的最后一人,但是我还是愿意最后写到他,原因是两个,一是他是真正殉唐尽节的诗人,以他为唐代诗人作结有象征意味;二是他还是唐末的诗论家,而且他作为诗论家比诗人更出名,似乎是唐诗艺术上的小结,以他作结有总结性意味。所以我专文写司空图与他的《诗品》。写完司空图,我有关唐代诗人的小文章就告一段落,后面还有几篇有关唐诗的专题性文章。
我接触司空图,是在我刚插队不久,也就是四十多年前。我的好友叶子独自到邻县插队去了,孤寂之际抄写了一本司空图的《诗品》送给我,一手娟秀的小字。夏日饕蚊肆虐,躲进帐子里,煤油灯下读来,有了一丝清凉。这本抄本我珍藏至今。我以为司空表圣不食人间烟火,其实他还是自杀殉唐尽节了。不由联想起王国维。
司空图(837~908),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擢进士第,天复四年(904年),朱温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唐王室血脉被斩。司空图闻讯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
史称司空图少有文才,但不见称于乡里,后来以文章为绛州刺史王凝所赏识。王凝回朝任礼部侍郎,知贡举,擢司空图进士上第,时年三十三岁,名声益振。不久,王凝被贬为商州刺史,司空图感于知遇之恩,主动表请随行。唐僖宗乾符四年( 877年),王凝出任宣歙观察使,召为幕府。第二年,朝廷授司空图殿中侍御史,不忍离,迁延逾期,左迁为光律寺主薄,分司东都洛阳。当时卢携罢相,闲居洛阳,爱重其才华人品,常相往来共游。一日,卢携经过司空图的宅第,在壁上题了一首诗称赞他说:“姓氏司空贵,官班御史卑。老夫如且在,不用念屯奇。”后来,卢携回朝复相,召司空图为礼部员外郎,寻迁郎中。
唐僖宗广明元年( 880年),黄巢军入长安。司空图的弟弟有个奴仆叫段章,参加黄巢军,劝他往迎。司空图不肯,便回到故乡河中,知僖宗在凤翔,奔趋之,拜为知制诰、中书舍人。广明二年,僖宗奔成都,司空图追随未及,回河中。这时起直到他去世的二十多年时间,司空图基本上是过着隐居生活,他的大部分诗歌和诗论也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回乡以后,他既不同百姓往来,也不与官府联络,而是“将取一壶闲日月,长歌深入武陵溪”(《丁未岁归王官谷》),“侬家自有麒麟阁,第一功名只赏诗。”(《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当时曾经投靠黄巢的王重荣兄弟镇守汉中,王重荣很仰慕他的名声,常多馈赠,他都拒绝不纳,后骗他作碑文,并赠绢数千匹,司空图就把绢堆放在虞乡市上,任众人取用。后来司空图定居在中条山王官谷的先人别墅,在这“泉石林亭,颇称幽栖之趣”的“世外桃源”里,每日与高僧、名士吟咏为乐。黄巢余部朱温挟持下的唐昭宗即位,曾先后数次召他入朝,拜舍人、谏议大夫、户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职,他都以老病,坚辞不受。为此,他在王官谷庄园特地修了一个亭子,取名叫“休休亭”,并写了一篇《休休亭记》以明其志:“休,美也。既休而美具。谓其才,一宜休也;揣其分,二宜休也;耄而聩,三宜休也。而又少而坠,长而率,老而迂,是三者皆非济时之用,则又宜休也。”还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又作了一首《耐辱居士歌》,反复咏叹“休休休,莫莫莫”,表示自己“宁处不出”的心志。
天复四年( 904年),朱温挟持朝政,迁都洛阳,召司空图为礼部尚书,他再次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开平二年(908年),哀帝被弑,他绝食,呕血而卒,终年七十二岁。事见《新唐书》本传。《全唐诗》收诗三卷。
总结司空图一生行迹,只一个“忠”字,忠诚于友情,甚至不惜赔上自己的前程;忠诚于唐王朝,甚至不惜赔上自己的生命。司空图,天地间一大至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