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末诗人2

(2010-12-28 09:00:04)
标签:

唐诗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唐末诗人2

——闲话唐代文化之二十九

我楚狂人

二、韦庄

韦庄(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国陕西省长安市附近)人,唐初宰相韦见素后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韦庄唐亡后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韦庄的词更有影响,是唐朝花间派代表性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这些今后在说到唐代的词的时候再说。

韦氏望族,但到了韦庄时期已经式微。韦庄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为人狂放不羁。广明元年(880)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中和二年(882)始离长安赴洛阳。中和三年(883)春,四十八岁作《秦妇吟》。不久避战乱去到江南,五十八岁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之抱负。乾宁元年(894)五十九岁登进士第,授校书郎。乾宁四年(897),时年六十二岁,被“宣谕和协使”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回长安后,改任左补阙。天复元年(901)六十六岁,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天祐四年(907),朱温篡唐。唐亡,力劝王建称帝,王建为前蜀皇帝后,任命他为宰相,前蜀开国制度多出其手,后终身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他曾于成都浣花溪畔杜甫旧居重建草堂作为住所。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

韦庄的诗今有《浣花集》十卷传世。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困危城,又为病困。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阳,著著名的《秦妇吟》。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史诗般的描述了战乱中百姓的苦难。后人将《孔雀东南飞》、《木兰辞》与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但是我朝以来,以为“诋毁攻击农民起义”,刻意冷处,遂至不为人知。

韦庄在政治上是忠于唐王朝的,他仕蜀也是希望通过王建的力量为唐王朝复仇。在文学创作上他早期主要写诗,晚期则专心作词。今存《浣花集》所收作品即止于光化三年(900),此后无诗作留存,今存韦词大部分作于后期。

韦庄在唐末诗坛上有重要地位。清代翁方纲称他“胜于咸通十哲(指方干、罗隐、杜荀鹤等人)多矣”(《石洲诗话》),郑方坤把他与韩偓、罗隐并称为“华岳三峰”(《五代诗话·例言》)。他前逢黄巢军起,后遇藩镇割据大混战,自称“平生志业匡尧舜”(《关河道中》),因而忠于唐王朝是他思想的核心,忧时伤乱为他诗歌的重要题材,从而较为广阔地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悯耕者》、《汴堤行》对战乱中人民所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睹军回戈》、《喻东军》、《重围中逢萧校书》对当时屯居洛阳的援军残害人民、掳掠妇女的丑恶行径作了谴责,同时又对他们拥兵自重、未能积极镇压农民军表示不满。而《铜仪》、《洛北村居》、《北原闲眺》、《辛丑年》等诗,则反映了他对唐室“中兴”的热切期待;《闻再幸梁洋》、《江南送李明府入关》等诗,表示了他对离乱中的君主、皇族多所眷念;《咸通》、《夜景》、《忆昔》等作,更抚今追昔,为唐王朝的衰微唱出了深沉的挽歌。他又有一些出色的怀古诗,如《台城》、《金陵图》、《上元县》等,在对南朝史迹的凭吊中,也寄寓着他对唐末社会动乱的哀叹,情调凄惋。此外,他还有一些诗如《思归》、《江外思乡》、《古别离》、《多情》等,反映了他长期四处飘泊,求官求食的境遇和心情。他的写景诗,如《题盘豆驿水馆后轩》、《登咸阳县楼望雨》、《秋日早行》等,取景疏淡,思致清婉,也有特色。韦庄以近体诗见长,律诗工稳整饬,音调浏亮,绝句意蕴丰满,回味隽永;而清词丽句,情致婉约,则为其近体诗的共同风格。

韦庄的代表作是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全诗长达1666字,为现存唐诗中最长的一首。《秦妇吟》通过一位从长安逃难出来的女子即“秦妇”的叙说,正面描写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称帝建国,与唐军反复争夺长安,以及最后城中被围绝粮的情形,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它选择典型的情节和场面,运用铺叙而有层次的手法,来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复杂矛盾,布局谨严,脉络分明,标志着中国诗歌叙事艺术的新高度。韦庄因此诗而被称为“秦妇吟秀才”。但是,出于某种忌讳,韦庄晚年严禁子孙提及此诗,甚至重金收购《秦妇吟》诗稿,加以焚毁,当然也未收入《浣花集》,以致此诗长期失传。直至20世纪初始在敦煌石窟发现。韦庄自毁《秦妇吟》是一大疑案。

《浣花集》为韦庄弟韦蔼所编,蔼序说,韦庄在“庚子(880)乱离前”的作品,大都亡佚;到编集时,他才搜集到1000多首。然今传《浣花集》仅存诗200多首,尚不足原编四分之一。此集有明正德间朱承爵刻本(《四部丛刊》即据以影印)和晚明汲古阁刻本,皆作10卷,大致以时地分卷,各卷篇数多少不均。《全唐诗》略加归并,编为5卷,内容全同。另《补遗》1卷,大概为后人于结集后所增补。 

关于韦庄生平事迹,《蜀檮杌》、《唐才子传》、《十国春秋》均有材料。近人曲滢生有《韦庄年谱》(北平清华园我辈语丛刊社1932出版)。今人夏承焘有《韦端己年谱》(见《唐宋词人年谱》,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新1版),资料丰富,考订精密,于韦庄一生行迹,钩稽颇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