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陆酬答诗3
(2010-12-26 08:35:34)
标签:
唐诗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皮陆酬答诗3
——闲话唐代文化之二十八
我楚狂人
陆龟蒙(?~公元881年)生年不详,字鲁望,自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吴中区)人,举进士不第,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吴淞江畔之甫里(今苏州吴中区甪直镇),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经营茶园于顾渚山下,岁取租茶,自为品第。常携书籍、茶灶、笔床、钓具泛舟往来于太湖,后以高士召,不赴。去世后,唐昭宗于光化三年(900)追赠右补阙。今甪直保圣寺侧,有陆龟蒙墓,今人叶圣陶墓与之为邻。
陆龟蒙出身官僚世家,父陆宾虞曾任御史。陆龟蒙从小就精通《诗》、《书》、《仪礼》、《春秋》等经典,特别是对《春秋》更有研究。但在进土考试中落榜。此后,陆龟蒙跟随湖州刺史张博游历,并成为张的助手。后来回到了故乡甫里,过起了隐居生活,后人因此称他为“甫里先生”。在甫里,他有田数百亩,屋30楹,牛10头,帮工20多人。由于甫里地势低洼,经常遭受洪涝之害,陆龟蒙因此而常面临着饥谨之苦。在这种情况下,陆龟蒙亲自担畚箕,执铁锸,带领帮工,抗水害。他亲自参加农田劳动,中耕锄草从不间断。稍有闲暇,便带着书籍、茶壶、文具、钓具等往来于江湖之上,当时人又称他为“江湖散人”、“天随子”。他也把自己比作古代隐士涪翁、渔父、江上丈人。在躬耕南亩、垂钓江湖的生活之余,他写下了许多诗、赋、杂著,并于唐乾符六年(公元879年)卧病期间自编《笠泽丛书》,其中便有许多反映农事活动和农民生活的田家诗,如《放牛歌》、《刈麦歌》、《获稻歌》、《蚕赋》、《渔具十五首并序》及《和添渔具五篇》、《和茶具十咏》等。陆龟蒙是个真隐士。
陆龟蒙在农学上很有贡献,他著有《耒耜经》是中国唐代末期记述江南地区农具的专著。
陆龟蒙毕竟亲自经参加农业劳动,留心农事,对当地农具种类、结构和耕作技术有较多了解。《耒耜经》就是在访问老农和实际观察的基础上写成的,全篇600多字,所记农具有犁、爬(即耙)和碌碡等。唐代曲辕犁的运用是中国农具史上一个里程碑,也是通过陆龟蒙的记载我们才知道的。
他写过《茶书》一篇,是继陆羽《茶经》、《茶诀》之后又一本茶叶专著。可惜《茶诀》和《茶书》均已失传。
陆龟蒙饮誉文坛,却能将历来不为文人和士大夫所重视的农具,进行细致的研究总结,甘做百姓之事,他的自传《甫里先生传》和《江湖散人传》写道:“散人者,散诞之人也;心散、意散、形散、神散。既无羁限,为时之怪,民束于礼乐者外之,曰此散人也。”这就是真隐士的写照。